翌日一早,张先生就带着众弟子前往县衙报名。
苏有才实在不好意思跟儿子混在一起,所以昨天已经拿着黄册先去报过名了。
至于所需的认保廪生,有过十二次县试经历的苏有才,最不缺的就是这个……无非就是点钱,苏二爷不差这点银子。
给他作保的那位老秀才,已经拿过他三回银子了,都省得调查他的背景了。作为老客户福利,那位老秀才还从自己认保的童生里,找了四个跟苏有才互保,报考的条件就搞定了。
认保也好,互保也好,保的都是考试资格没问题,并不是担保作弊不作弊的。而且老秀才比苏有才可上心多了,要是万一出事,廪生资格都要被取消,所以基本没什么风险……
众同窗说说笑笑来到了衙前街,只见县衙栅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看都是些穿着长袍的读书人,年纪跨度十分惊人,有十岁出头的娃娃,也有看起来四五十岁的大爷。
显然这些都是跟他们一样都是来报名的……
“好家伙,这都三天了,怎么还这么多人?”苏录吃惊道。
正月十六就可以报名,今天已经正月十九了。
“一是考试的人实在太多了,”张先生道:“考县试没有年龄限制,所以可以一直考。合江县加上咱们两个卫所的童生,每届应试都得有两三千人。”
“好家伙。”众同窗也都倒吸冷气,没想到竞争这么激烈。
“再就是胥吏故意慢条斯理,逼着咱们想办法。”张先生也不排队。说话间便带着众弟子,越过长长的队伍,来到栅门前。
“排队去!”守门的胥吏呵斥道。他平时不敢对相公如此无礼,但来报名童试的,都有秀才领着。他要是客客气气的,还怎么卖‘速通票’?
张先生却不慌不忙,从袖中摸出自己的名刺递上去。
胥吏接过来扫一眼,暗叫倒霉,挤出笑脸奉还名刺道:“原来是太平书院的先生,快快里边请。”
说着便打开了栅门。
“有劳。”张先生微微颔首,便带领弟子们径直进去衙门。
排队的人们自然炸了锅,纷纷质问为什么他们可以插队。
“人家是太平书院的!”胥吏高声道:“有本事也让你们山长中个传胪,老子一样也让你们插队!”
“……”质疑声一下子就小了好多。
黄甲传胪的牌坊还在县学大街上立着呢,优待朱传胪的弟子,谁也没法说个‘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