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正意斋的同窗们陷入了沉思,他俩到底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两人能留在班里,实在是太好了……
“诸位,我们也拿出干劲来吧!”邓斋长给众同窗鼓劲儿道:“不要浪费了苏同学的好意!”
“好!”众同窗齐声应和,然后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吃饭去了。
窗外,刘先生目睹了一切,看到学生们不再丧气,他叹了口气道:
“刘大川啊刘大川,你不能拖学生后腿啊……”
虽然还是同样的话,但感觉跟早晨不一样了呢……
~~
过午,朱家大宅。
朱二爷亲自来到朱璋院中,见证苏录的‘从学礼’。
《仪礼》并未记载拜师礼,但那是因为周朝时,‘师’尚未成为独立阶层,常由官员、父兄、瞽宗乐师兼任,故无需另设专礼。
但时至今日,师者已经跃升为五伦之一,自然也发展出了相应的拜师礼。虽然苏录拜的是经师,却也一点不含糊。
他穿着青衿深衣、束发用委貌冠,足穿布屦,双手托漆盘,盘底垫素帛,内置青布裹扎的干肉十条,缓步趋至廊下西侧弟子位,向门内长揖曰:“晚生苏录,久慕先生道德文章,今备薄贽,敢请执经受业。”
“可入。”厅内响起朱三爷的声音。
苏录便从西阶升至堂中,便见朱璋和作见证的朱玠并坐上首。
他再次作揖曰:“先生在上,晚生不敏,愿执弟子之礼,从学经典,敢请垂教。”
“可教。”朱璋颔首。
苏录便双手捧束脩献于先生,曰:“薄礼不腆,聊表向学之诚,伏惟先生不弃。”
朱璋收下束脩后,又回赠了苏录一套宋刻本《礼记正义》……这可是文物级别的,一千斤肉条子都换不来,简直是亏大发了。
ps.今天本市暴雨如注,却偏生事多,还接俩孩子,狼狈啊狼狈。但还是在11点半写完了3章,值得大家鼓励一下吧?求月票求订阅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