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怎么会这样子

“多谢斋长。”苏录摇头笑道:“不过我们下午要出去上课,就不在学校吃了。”

“这样啊,那我们先走了……”邓登瀛便带着同窗们离开了。

苏录和朱子和则背着书包往外走。他们只每天上午在书院上课,下午是中斋学生分经而治的时间,但问题是书院里没有教《礼记》的先生……

治《礼记》的学生少,先生自然更少,有水平在鹤山书院任教的经师,就更是少上加少。鹤山书院素来秉持少而精的原则,从不贪大求全,已经有好几年没开设《礼记》课程了。

所以书院准许他们,每天下午可以出校跟着朱璋学习。这不是什么特权,只要学生能找到自己的经师,都可以申请只上半天课。

~~

当天下午,苏录二人去朱家山上课,学生们则来到自己选择的经堂继续上课。

没有课的先生们便齐聚鹤山堂,开始阅卷。

因为学生是按照过往成绩分斋的,为了避免阅卷者先入为主,所以答题卷都是糊名的。

先生们也不知道拿到了谁的卷子,这样确实会更客观。

但这样一来,就少了许多乐趣。既没法挑出重点学生的卷子一睹为快;也没法纵向比较某个学生自身的进步情况;甚至吐槽的时候,都不知道对象是谁。

不过也多了一个乐趣,就是可以猜前几名的身份了。

他们通常喜欢猜前三名,甚至还会带点彩头……

经过一下午的阅卷,先生们排定了名次,又各自猜了前三名,买定离手后,呈给周山长过目。

周山长名叫周勤,字行之,号清衡。三十岁时中了举人,随后却屡试不中,又没有朱琉那般毅力,第四次落榜后就彻底绝了再入科场的念头,一心一意埋头教书,素以治学严谨著称。

庞山长年事已高,书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他在操持。老山长也乐得做甩手掌柜,充分放权给他,在同一级中分快慢班就是他的手笔。

所以同样是副山长,他在先生们心中的威信,可远胜太平书院那位钱副山长……哦,现在是钱代山长了。

“怎么样,过了个年退步大吗?”周山长沉声问道。

“回山长,”呈送考卷的季先生道:“水平维持的大体不错,还有人突飞猛进,可见过年也没松懈。”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