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翰林当山长

这配置也确实高得吓人。想想吧,州学的学正才是举人,一个民办书院的山长却是翰林……当然书院若是官办的,也不可能有翰林会委身学官的,进士都别想。

自然而然,这座书院也是历代知州的心头肉,官府不断地投资扩建,并增置学田、铺房,以其收入供一应经赞开支。所以也不算纯民办,准确说是官督民办,山长也是由知州延聘的,知州还会定期来督学课考。

可想而知,鹤山书院的学生在州试时有多大优势……怪不得朱山长要把优秀学生送来念最后一年呢,在这里镀上一层金,才能避免春哥儿那样的遭遇啊。

“怪不得都削尖了脑袋也要上鹤山书院。”苏录不禁感叹道。

“那是。”朱子恭感慨道:“书院的入学考试极其严苛,管你什么家世,通不过考试就进不来。”

“进来之后也不能高枕无忧。三斋升降法之下,我有三分之一的同窗没有升斋,要是明年再升不了斋,就得退学了。”朱子恭又提醒两人道:

“你们可要有心理准备,在这里是真正的众生平等,一切以成绩说话。”

朱子和却笑道:“放心吧,九叔在太平书院搞了个即时退学的‘三斋等第法’,一年就淘汰了三分之一。”

朱子恭闻言一愣:“好吧,还是你们更狠……”

~~

进了鹤山堂三人就不再说话。

通禀之后,朱子恭便将两人领进了山长书斋。

便见一位白发苍苍,喜乐安康的胖老头,盘膝坐在棋枰旁,正在跟一个白头发的清癯老者对弈。

看到三人进来,那寿星似的老人家,便抬起头来,含笑望着他们。

“学生朱子恭,”

“学生朱子和,”

“学生苏录,拜见山长。”三人赶忙恭敬作揖。

“好好,免礼吧。”庞山长慈祥道:“子恭啊,这就是德嘉推荐的两位新生?”

“是。”朱子恭恭声介绍道:“弘之和子和是太平书院最优秀的两名下斋学子,九叔觉得他们需要更高的学府,才能继续进步。”

“嗯,德嘉贤侄的信老夫看过了。”庞山长笑着点头道:“他的眼光不差,大力推荐的学生肯定也错不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