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班副,你又做什么人神共愤的事了?

也是因为这种想法。

罗耀武才计划这次去西北军演,由自己指挥,让陈默跟在身边学习学习,充当个闲参谋就行。

权当历练。

但今天,陈默的表现,着实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不管承不承认。

一个刚刚授予中尉军衔的列兵,再没有参加过任何军事演习的情况下,单凭课堂学习几个月,就能对战场机动组织,交战突击,做出临场调整。

这种能力,都预示着陈默对战场动态平衡,以及敌我态势关系的理解,有着极高的天赋。

指挥打仗这种东西,听起来容易。

提前布置的话也很容易。

可一旦交战,敌人不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应对啊。

每一道战术命令的调整,都要根据广义的战场空间,时间,再完美结合战损程度,步坦协同效率,突击模式,火力配合,地形特征等等去下达。

仗不能瞎打。

步步为营也不是嘴里吐出来的几个字。

那是需要用战士的生命去填的战争,不能失误,也不允许指挥官失误。

做到这些,那就不容易了。

“陈默。”

“到!!”

坐在副驾驶正观望着四周风景的陈默,突然听到后排的主任喊自己,他急忙扭身看向后面。

“没什么,你放轻松,咱们谈谈。”罗耀武笑道:“我刚才听一连的人讲,是你在指挥,说说你的理由。”

理由

陈默挠头想了想,最终很肯定的说道:“首长,当时那种情况如果要理由的话,我只能说是因为乏力。”

“哦?说说看。”

“是。”

“这次作战,我事先并不清楚一连和二连的编制相同,三角矩阵突击队形根本不适合连级单位展开。”

“既然是打运动战,那就是说谁先抵达交战区,谁就占据主动,三角矩阵突击链不仅速度慢,侧翼和后方根本没有足够的装甲补位,很容易被敌军牵制。”

“你继续说。”罗耀武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还有就是战情情报太难获取,两个连队全凭指挥官的感觉在打仗,谁的洞察力强,感知战场比别人先一步,能精确的把指令下达到单台坦克车组,谁就占据优势。”

“这种指挥方式,只要指挥官一直在状态,那就能把个体作战单元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高的水平,可要是指挥官失误,局限性会非常大。”

“全连战斗力就会大幅度拉胯。”

看着陈默说的那么认真,罗耀武没有立刻回应。

因为他不太明白,陈默所说的“乏力”,究竟乏力到哪了。

要说二营的连长指挥思路过于单一,缺乏临时应变能力,总体乏力还能说得通。

可战情情报这玩意,对于所有交战的部队来讲,都是一样的啊。

毕竟,打仗打的就是情报,要是没这玩意还打个屁啊。

比如说敌人来了一个师,你没情报,难不成派上去一个营?

前几年要派兵出去维和,上面开口就要派三万多人,一个步兵师两个装甲师,不就是因为情报不对等。

不过,罗主任不理解也正常,因为他没有跟陈默一样,把脑袋伸到战车外面去观察情况。

更没有体会过,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战场态势能在终端上实时显示。

自然就没法理解,这个乏力,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两人的谈话也没持续太久。

返回二营驻地后,罗耀武交代陈默可以四处看看,转转。

他自己则是回到作战值班室,开始通过电话和陆院,以及军区方面进行沟通。

毕竟,想要调走一个营的人,可不是罗耀武一个主任,三两句话就能搞定的啊。

调动的手续,人员安排,包括后续演习对练的场地都要统一安排。

调二营是为了半个月后,能够带去战场,时间方面非常紧迫,很多细节就只能回到基地再统一开会研讨了。

主任去忙了。

陈默反倒没什么事,一连和二连还没回来,这会指不定怎么挨训呢。

三连留营没有出动,可他也不认识三连的人啊。

左右溜达一圈,陈默干脆挑个稍微遮阳的树下,坐着休息。

同时,陈默也在考虑参与西北军演的事。

这种大规模演习,参演的部队肯定不少,基地以二营为主力派过去,能翻腾出浪吗?

二营虽说整体执行力还可以,但装备太差了啊。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那二十多辆坦克。

如果把基地内的侦察连,还有那十一名技术士官补进来。

二营的后勤供应,维修,工兵,防化,侦察,步兵,运输等等辅助战单位,大概率是没问题了。

可想要打出信息化,首先就要有自保能力,整个二营,一没有防空装备,二没有远程装备,连雷达,火炮什么的都没有。

按照这么算的话。

主力营最少还要再加一个榴炮连,一个高射机枪连,才能维持整体的列装机动突击。

光有这些也不够。

无人机,预警设备,甚至远程火箭炮炮排都要装备。

因为信息化和机械化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信息科技的基础,在战场上能够实现先敌发现,远程攻击还有精确制导。

通俗点说,机械化碰到信息化,相当于骑兵碰到马克沁机枪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