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射手基本就是 。
当然,陈默自己也多背了一支 。
至于木刀什么的,学院不要求,那就不拿。
都特么什么年代了。
能动枪谁还跟对手拼刀啊。
至于诱饵,那没啥可说的,背支 ,大概率会被直接淘汰。
战术布置结束。
接下来的流程,那就简单多了。
由方淮监督,所有人员将领取的枪支型号,枪号,弹匣数量,子弹数量一一进行登记。
头盔,子弹带全部领齐。
包括对讲机,夜视仪等装备,也都准备齐全。
九十年代末,可没什么护具能用,陈默他们能抽空把衣服洗洗,就算是条件不错了。
装备全部领齐后,在方淮的注视下,四辆运兵卡车排着队开始出发。
针对这种考核,陆院的人也不傻啊,肯定不会安排一辆车运输,要不然山上那些参与考核的人,那不是赢得太容易了?
四辆车都会是同一终点,但速度和路线会有不同。
陈默既然提前有安排,自然就不用分开乘坐了。
十三人集中到车厢内。
只有陈默自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车从陆院东门出发,沿着获铜公路一直向北行驶。
晚上九点多还不算太晚。
但由于陆院的位置比较偏,九十年代城市建设也比不上后世,沿途根本没有路灯。
到处都是一片漆黑。
陈默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他盯着远处的山体,黑暗中,翠屏山就犹如一头庞大的蛮荒巨兽,在凝视着前行的车辆。
这时候,陈默内心倒是没有多么慌张,甚至都没有一直盯着远处的山体观望。
其实他刚才提起毛熊格城战役,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醒他们出发途中,会被山上的人盯上。
因为这是常识,哪怕他不提醒。
出发前往的半路上,肯定还是有人会想起来这一茬。
提起格城战役的目的,只是因为当时在城市内的武装罪犯,所使用的就是矩阵狙击战术。
陈默看过完整的战后信息披露,那帮人以格城地标建筑为主,建立了上百处狙击阵地。
狙击手,成为了猎杀 。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嘛?
这代表着 ,教堂,医院,邮局,行政中心。
情况就跟眼下率先进山的小队,一模一样。
陆指,装甲,参谋,军医包括陆院另外两支小队,究竟是哪四支在山上,这点陈默不清楚。
因为方淮也没说。
但毫无疑问,不管是哪四支小队在山上,凭借白天对山里地形的熟悉。
哪怕是理论上,战斗力最差的军医学院小队,只要会玩枪,也能在山上找到足够多的狙击点吧?
年中考核,每个小队的人数不是固定。
,二分队是十四人小队。
陈默记得白天负重考核时,军医学院的人最先退出,他们的人应该有 。
装甲学院由秦小军带领的小队,有 ,足足三十多人。
这么算的话。
不管哪四支小队在山上,那最低都有六十人左右,哪怕六十人当中只建立四十个狙击点。
此刻的山上,也跟筛子一样,到处都是瞄准山下的火力区啊。
不过,陈默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翠屏山很多地方都是陆院的训练场,冲山的小队绝对不止他们一支。
山顶火力密集,山脚却地形复杂,山上若是真有四十个狙击点,那也得分四面防守吧?
只攻一面的话,大概就是拔掉十五处狙击点。
十五人.十五处.
陈默目光幽幽的望着山上,战争这东西跟足球很像,假如说一支球队传控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那么他们的前锋只要不是傻子,就能赢。
眼下,山顶的小队已经具备传控百分之九十的能力,唯一能对抗的,就是在山下摆诱饵,同样搭建足够多的狙击点。
引诱山顶开枪,从而拔除他们前行路上的火力点。
陈默盯着沿途的路,发现距离翠屏山脚越来越近,他扭头看向开车的战士。
对方注意到陈默的目光后,直接偏过脑袋,似乎是知道要询问他终点在哪停车似的,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面对这种情况,陈默也不打算浪费口舌了。
他抬手拍了下车厢铁皮。
“砰砰”的沉闷声清晰的传到车厢,原本抱着枪休息的赖伟听到动静。
他左手提着狙击枪,起身右手摁着车厢后盖,“嗖”一声跳下车,翻滚一下卸力后,躺在地上,借着路牙子当做障碍物躲藏。
而后利用枪支挑起钢盔,稍微晃动,再没有听到枪声,头盔也没有受到攻击时,瞬间爬起身,猫着腰。
快速的消失在黑夜中。
二分队的车厢中少了一人,其他人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般,该眯眼休息就休息。
陈默的任务就是盯着大路,在心里估计着,只要前行二百米,就会拍一下车厢。
声音传到车仓内,尾部都会有一名老兵快速跳下车。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就在陈默察觉到驾驶位的老兵,开始踩离合,踩刹车降低车速,准备开上进山的小路时。
他也瞅准空挡,快速推开副驾驶的门,利用前扑的方式,迅速扑到一旁的地面。
而后,右手提着狙击枪,弓腰借助车身的遮挡山顶视线的空挡,快速猫腰抄小路的灌木丛上山。
丁泽良跟陈默属于一组,他发现陈默的动作后,也从车厢中蹦出来。
跟着一起进山。
所有过程一直都挺顺利,甚至顺利的让陈默都不太敢相信。
因为按照方队长所说,其中四个小队在一个多小时前就进山了。
对方的任务就是在天亮之前,狙击别的小队冲山,那怎么会没动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