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侦察连的战备执勤,这种事应该很刺激

“真的?”

陈静扬起脑袋,满脸笑意。

“肯定真。”

刘凤兰将剥开的果,塞进女儿口中笑道:“吃吧,这是你哥给你买的。”

送完了热情的村民,陈学军又跑到邻居家里,把人家刚才嘛来的东西,一一还回去感谢。

等一家人关上门,拿出信封数了数那所谓慰问金,才发现足足有八百块。

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陈家来说,可是不小的一笔收入啊。

陈学军手中攥着钱,呆怔了片刻。

有欣喜,也有作为一家之主,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不用依靠他,都能照顾好自己的惆怅。

再看看满地的米面粮油,陈学军神情严肃的开口道:“凤兰,以后谁再说小默当兵不好,那就是盼咱家不好过。”

“什么开厂,咱不管,也不掺和,只过咱自家的日子。”

“我儿子谁都不能说,亲戚也不行,还有这钱是孩子挣的,咱们要帮忙存着,谁都不借。”

“这些米面,也都是孩子挣的,说过小默当兵不好的人,咱一点都不外借。”

陈学军是没什么文化,一辈子老实巴交的人。

可谁对他好,谁对他耍心眼,这个实诚汉子还是分辨的出来。

尤其是最近这几年,南下打工潮越来越流行,村子里很多都出去南方挣大钱了。

嫌贫爱富的观念,开始植入农村,陈学军身体不好,在陈家是算是老大哥,也是最不会赚钱的人。

最近几年没少听一些不好的话,能挤兑他的可都是本家人啊,左邻右舍反而没事。

“嗯,咱谁也不借。”

刘凤兰点点头,将女儿放在凳子上坐着,两人一点点把慰问品,都给放到里侧的屋里,藏起来。

能让陈学军有这种观念,就说明之前陈默在电话里的提醒,都是对的。

他参军走的第一年,就是电话里母亲提起的那位二叔,过年回来在亲戚圈,天天忽悠着要集资开厂的时间线。

陈默对这件事,并不清楚,他前世参军后很少回家,后来转业就更不回来了。

那位二叔说是在外开个大厂,要照顾照顾家里人。

只要本家的,每家每户钱多钱少都出点,几千几百的都行,到时候占个股份,一家人啥活不用干,每年还能分钱。

农村人懂啥股份啊。

但工人这个名头以及能让家人替班,捧上铁饭碗,这对很多家庭来说,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毕竟国营厂下岗潮这时候已经过去,很多私营开厂的,确实有不少听说赚大钱了。

从南方回来的人,大肆宣扬外面的好,那个二叔想忽悠人投资,陈学军虽没啥本事,可至少是他们这一辈的老大。

总要表个态,投点钱,剩下的那些家庭就好说了。

这也是陈学军被挤兑的根本原因,就算陈默不去当兵,也还会有别的借口,几家联合起来挤兑。

前世陈学军没投,可也纠结了很久,主要是家里没钱,二儿子要读书,小女儿也要读育红班,手里就拿几百块,要是投了一家人得饿死。

这一世,陈学军依旧在犹豫,但听到儿子在电话里提醒,别借钱什么的,才恍然有些清醒。

现在看到儿子在部队当兵,领导都来送东西,陈学军彻底不想投资的事了。

投个屁啊。

爱谁谁,在陈学军眼里,那个二叔再厉害,那也没自己孩子厉害。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