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神魂感知放大并放慢了这一过程,能清晰地「看到」因温度微波动、溶剂批次细微差异导致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微妙变化,甚至能「感知」到某个杂质分子因结构特殊,正以一种近乎侥幸的方式,紧贴着目标产物的峰尾,即将导致分离度下降。
屏幕上,色谱峰的实时图谱刚刚开始绘制。
江辰的手指已落在温控和流速调节旋钮上,进行了微乎其微的调整。
这些调整并非基于算法或程序,而是基于他那直接源自分子运动本身的实时反馈。
同时,一缕更精微的神魂力场,如同最精密恒温箱,笼罩了色谱柱的关键区段,将那些仪器自身温控系统无法完全消除的微小热扰动,彻底抚平。
屏幕上的色谱峰最终成型时,其尖锐、对称的程度,以及基线无与伦比的平稳,让一旁负责调试的工程师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以为自己眼花了。
「这柱效——这分离度——这基线——这仪器性能也太超常发挥了?」
他喃喃自语,从未见过自家品牌的仪器能表现出如此完美的数据。
江辰并未理会,只是记录下数据。
101??????.??????全手打无错站
随后,他配置了一系列缓冲溶液,在一套小型的恒温循环装置中,尝试模拟线粒体内膜的部分环境。
他将提纯后的NADH与少量人工合成的醌类化合物、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提取物混合,在不同pH、离子强度条件下,监测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间接推算电子传递速率。
这一次,他的神魂意念如同一位无形的交响乐指挥,融入反应体系。
并非强行改变化学反应本身,而是以其超越性的感知,洞察着电子在分子间传递时遇到的「阻力」与「岔路」。
他的意念引导着反应混合液的微观流动,使各组分混合得远比机械搅拌更均匀,确保每一个酶分子都能与底物高效邂逅。
他能感知到电子流在传递过程中不必要的耗散点,并以神魂力场进行极其精微的「疏导」,仿佛在清理河道中的淤塞,使电子流更加顺畅地导向预设路径,减少无效耗散。
同时,利用一台微型的萤光光度计,监测反应体系中ATP类似物的生成情况,试图量化这一简化系统中的能量转化效率。
「电子传递链体外模拟,能量转化效率初步估算为22.4%,远低于体内环境,但显着高于同类文献报导的15%平均值。缺失完整的膜结构与质子梯度仍是关键限制因素..」
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结论,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