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南方不能养羊,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麻的御寒效果虽然不佳,不过聊胜于无。
鸭绒的产量显然不及羊毛,但还是那个道理,聊胜于无。而且等数量上去后,说不定还能取代羊毛!
【其四,如今冬衣制备时,有一种蜀地产的石绵效果最好,可以向蜀地大量购买这样的木,甚至不惜压低粮食价格去购买!】
【其五……】
其实以司马懿谨慎的性格,这第五条建议,是不该告诉诸葛亮的。
【其五,既然南方能够寻觅到占城稻这样的稻禾,那说不定能够找到另外一种比麻,比木更好的作物呢!】
虽然虚无缥缈了些……但是万一呢?
在伊籍将占城稻带回来前,谁能想到南方真的有那样抗旱抗涝不挑地方的作物?
说不定,南方就有呢?
司马懿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伊籍从南方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占城稻,还有所有人对这片天地的好奇心!
海的深处,到底有什么?
这估计是传统士大夫第一次将向往的地方从中枢改为了四海。
毕竟,向往中枢,是因为中枢有钱粮,有权柄。
但现在伊籍的行为毫无疑问证明了,外面,一样有钱赚!
至于权柄……
刘邈已经不止暗示过一次,将来有可能封土。
而且刘邈已经有子嗣,但刘邈却未在大汉境内封出一名藩王。
司马懿不信,这仅仅是刘邈诸子还年幼的关系。
这些明示暗示,都让连司马懿这般务实的人都升起了对外界探索的念头。
所以,司马懿才会写下最后一个建议,让诸葛亮尝试向南方寻找!
诸葛亮在看到这几条建议时,也是赞叹:“不愧是仲达,与我不谋而合。”
诸葛亮并未着急对第五条建议做出探讨,而是针对第四条建议去询问司马懿。
“仲达以为,向蜀地贸易,真的可行吗?”
“可行!”
“但我听一些蜀地的商贾说,木树木极其高大,木产量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