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家有一老

刘邈又让张辽配备铁锤,以做破甲之用。

至于那笨重的马槊,同样也一并被淘汰,转而是变成了短了一截的戟。

戟是前端有枪头,侧面则有横向的刺,用于在以前车战的时候将敌军士卒从车上撕拽下来。

现在的武器同样如此。

不过马速与车速显然不是一个概念,为了适应骑兵马狂暴的速度,如今这“短戟”将原本横向的锋刃向内侧弯,就好比是将环首刀改成弯刀是一个道理一样,都是为了增加切割面积。

“此枪,可称为镰钩枪。”

“自此,重甲骑兵若是要短兵相接的时候,便有弯刀、铁锤、镰钩枪三件武器,用于与轻甲步卒、重甲步卒,与敌军骑兵的厮杀。”

再配合弓箭辅佐,一旦这样的装备成型,那张辽的那套战法毫无意外,将会成为战场上的终极杀器!

但难,也就难在最后那枚小小的箭簇身上。

无论这些工匠如何改进,都不能达到要求。

箭矢铸造有一个原则,就是箭簇不能超过三钱重,整支箭不能超过十钱重。

一旦超过,箭矢在飞行途中就不能保持平衡,造成攻击距离的损伤。

但刘邈现在要的,是破甲箭。

破甲箭,箭簇便一定要重!要有足够磅礴的力道穿透敌军的重甲!

从形状入手。

双翼镞、三翼镞。

从箭簇与箭杆的连接方式入手。

实心圆铤式、空心銎式。

再从箭杆、箭羽的材料入手,将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却依旧不能将箭矢的重量控制在十钱以下。

“文远的战术,恐怕要改!”

刘邈没有继续为难这些老师傅。

受限于材料,想要能够做出既能破甲,又轻便用于携带的箭簇,显然是痴心妄想之事。

刘邈拿着一根箭矢。

这箭矢的箭簇呈细长柳叶状,是远距离破甲威力最为恐怖,同时也是最为轻便的箭矢,重约十七钱。

询问张辽:“用此箭,文远最远能在多少距离内率领士卒击溃目标?”

张辽要过箭矢,拿着角弓尝试射了两箭,在结合骑兵作战时有可能遇到的逆风,最终给出一个答案——

“五十步。”

“够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