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瑾不过五千兵马,我等却在河东有三万大军,有何惧哉?”
“而且周公瑾烧毁渡口,明显是畏惧我军兵势,若不能趁着现在连续进攻,让对方适应战事,那落入下风的可就是我们了!”
此外,袁谭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出口。
那日郭图给自己说的话,袁谭始终都铭记于心.。
这一次,就是袁谭向袁绍,向所有人证明,他袁谭,是袁绍继承者的最好时机!
只要袁谭能够打一场漂亮仗,甚至干脆就是直接打到许昌城下,凭借如此战功,必然能够顺势让袁绍册立世子!
进攻关中,本就是袁谭的一张考卷!
这个时候,将马腾、韩遂拉进来,不是白白增加了自己的扣分项吗?
故此,袁谭依旧是选择从龙门渡强攻关中!
足足召集两万兵马,从北面渡河。
自始至终,袁军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韩城方向周瑜的动向。
【半渡而击之】!
这是连三岁小儿都知道的兵法俚语,众人不信周瑜会不知道此事。
渡河的时候,从来都是一支军队最为脆弱的时候,周瑜身为江东名将,没理由不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
但是让袁谭还有袁营将领惊奇的是,周瑜竟然一直毫无动静,任由袁谭安全的将两万兵马尽数运往西岸,完成了大营的扎建。
便是跟着袁谭一起渡河的匈奴右贤王刘去卑也是有些意外:“这对面的敌将,竟然是个不会打仗的书生吗?”
袁谭起初也是心有疑虑,不过等到大营立好之后,袁谭也就放下心来。
“那周瑜毕竟是刘邈的将领,麾下士卒也尽是些荆州士卒,没理由为了关中与我们死磕,所以畏战怯战,也不是没有理由!”
仿佛是衬托袁谭的“算无遗策”。
在袁军大营立好不久,就有周瑜士卒自韩城中奔来,与袁谭带来周瑜的求和之言——
“都督说了,如今真正的战事,应该发生在中原,发生在袁绍与曹操之间。而并不应该发生在我们与大公子之间啊!”
“大公子与刘骠骑乃是亲眷,双方本就不应该兵戎相见,而是应该行君子之间的礼仪,大公子难道不是这样认为的吗?”
果然!
周瑜,果然是不想用自己麾下的士卒,来为曹操的关中而战!
袁谭心中窃喜,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淡然对周瑜使者说道:“我也是奉父亲之命行事,并不是真心想要与刘骠骑为敌。只要周郎答应不去进攻河东、并州,那我自然愿意退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