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悔之晚矣

太史慈也被脱下甲胄,被关入囚车。

“子义,是你吗?”

太史慈才发现,自己旁边囚车中运输的竟然就是刘繇!

太史慈目眦欲裂:“我是罪臣,你们无论如何待我都无所谓!可刺史乃是汉室宗亲!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他?”

不过声音虽大,周围却没有士卒理睬。

还是坐在囚车里的刘繇阻劝:“子义,算了,自古成王败寇,现在纠结这些虚礼做什么?”

刘繇不复平日的雍容,耳边发丝凌乱,整个人没落的靠在囚车上,眼中尽是惆怅。

“子义,吾等虽败,可大义犹在!”

“刘邈不过仗着一时勇武逞凶,如他那样不忠不孝,不能体恤百姓的人必然不会长久。”

“天下必然安定,汉室必然中兴!只要怀着这样的心思,就可以慷慨赴义了!”

刘繇的话让太史慈的憋屈沉闷一扫而空!

是啊!

刘邈那样的人,想必很快就会被正义之士征讨,马上就会败亡,自己有什么好伤心的呢?

到了那个时候,想必天下必然有人会为自己等人洗刷冤屈吧?

囚车载着这些人一路往西,前往金陵。

只是随着越靠近金陵,刘繇以及太史慈等人就越觉得不对劲……

自从进入丹阳地界,处处都是安乐祥和,哪里有许贡与张允说的“百姓民不聊生”?

刘繇就亲眼看到,路过一处田间阡陌时,有赤足老农手持竹杖立于渠边,用手抚摸着那沉甸甸的稻穗笑的满脸褶皱。而当其看到刘邈的军队时,非但没有感到畏惧,反而朝着这边挥动手臂,全然一副和睦的景象。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敬三老?

刘繇还看到,许多山岭处都有着农户耕耘的迹象。

在山间开垦田地并不算什么本事,可那一条条龙骨水车还有纵横交错的沟渠显然不是百姓自己可以做好的。若是没有官府统一规划,利用百姓的徭役完成这些工程,那便是几年都见不到这样的场景。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恤民力?

再走到金陵附近,刘繇与太史慈更是连头都不敢抬起。

随着张昭的不断建设,金陵城邑不再是一开始的初具雏形,而是渐渐有了规模。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