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领悟

而那之后,大明不仅丢了脊梁,也丢了国本,之后边谋一直趋弱,即便是于谦加大了武备投入,忍下杨俊的罪责,重用杨洪,整顿军务,想要重振军威,终朱祁钰一朝,收效甚微,直到朱祁镇的儿子上位才有缓解。

可现在不一样了。

邝埜还活着,这次殉职的武将不少,但对比她那个时空,活下来的武将更多。

陈怀、朱冕、井源兄弟,还有英国公之子张忠……

本来会憋屈的死在瓦剌乱军中的十余武将,他们都活着。

大明可以不只倚靠杨洪一人。

她那个时空,因手握宣府重兵,在京城保护战中立下大功的杨洪可谓是权倾朝野,连于谦和石亨都要哄着他。

以至于满朝文武明知道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朝臣被大量杀害,是因为杨俊玩忽职守,怠慢所致,杨俊依旧保住性命。

最多在御史弹劾时被杨洪调到边关,等过个两年,就又恢复原职。

而杨洪的侄子几人都因他在军中任要职,却不立寸功。

潘筠想着杨洪,朱祁钰也提起他,唏嘘道:“……杨洪上书请罪,他也知其子罪大恶极,但杨俊已经战死,那是他唯一的儿子,本王的意思是,功过相抵,还是用其为宣府总兵。”

潘筠笑着颔首:“郕王宽仁。”

对朱祁钰继续任用杨洪,除了几个武将极其不满外,其余朝臣都没意见。

于谦也没有,此时宣府一动不如一静,杨洪只要没有谋叛之心,就可以一直用。

他和郭登不一样,杨洪是真有才华,而且他镇守宣府多年,这一次,潜入防线的瓦剌军队都是从大同防线进的,宣府那边,除了回援皇帝的杨俊那一支,杨洪亲率的大军,一直牢牢守着宣府防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