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拿着海寇的火铳认真的看,试过之后也是这样想的。
锦衣卫鄙夷道:“这火铳比之神机营的差多了。”
杨善问:“差在哪儿?”
“射程差,点火的时间长,每三发就要填弹,连铜管都差,我刚摸了一下,只是三发,铜管就好似着了一样,填弹两次,必定炸膛。”
杨善转着手中的火铳道:“可这样差的火铳,我们的官兵也不是谁都能拥有的,也就是说,只要对上,我们的官兵就吃亏。”
锦衣卫:“他们一船也只有十五管火铳。”
杨善面沉如水:“他们是匪,我们是兵!泱泱大明,当每一个官兵的武器都优于匪才是。”
锦衣卫沉默。
杨善握紧手中的火铳,道:“把所有武器都收起来,火器和冷兵器分开放。”
“是。”
清点时,锦衣卫发现两条船上的火铳都少了五六管。
一条船上只清点出十管,一条船则只有九管。
锦衣卫看向正在给伤兵包扎的潘筠几人,磨了磨牙,还是没去找他们,只是将此事上报。
杨善略一沉思后道:“他们立了大功,缺了就缺了吧,剩下多少造册记上。”
锦衣卫一直怀疑在琉球被伏击时的大炮也被潘筠几人藏起来了,他是知道这些修者有神通的。
他们看过现场,没看到那些大炮被移走的痕迹,留下的那一门大炮也很可疑,怎么偏偏是那个角落的大炮被落下?
若是海寇移走,那里应该才是最好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