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但,靠博弈来的方便到底不妥,远不如合法的光明正大。

只要能正大光明,她可以纳重税。

因为,税收是看得见的成本,睁只眼闭只眼的成本未必比它低。

海贸要发展,东南沿海百姓的日子要过好,都需要一个完整健康的生态。

一部分人只想把百姓困在土地上种地,他们大量的囤田囤人;

也有一部分人明确的记得汉的教训,记得张角当年的那句“黄天当立”,更记得张载的“为生民立命”,所以尽全力为天下百姓寻找更好的出路。

处于叛军肆虐地区的于谦就正在给皇帝写折子,他请皇帝派人招安邓茂七和叶宗留等人。

他认为他们造反皆是情有可原,尤其是邓茂七一行,“皆因福建地租奇高,地主又滥用民力,一五口之家,辛苦劳作一年,余下的粮食却只够食用三月,因而,农忙之时亦不敢饱腹,而农闲时,更是只有一餐,等到冬天,粥中可数米粒。

辛苦劳作却依旧饥寒交迫,年年岁岁皆受饥馑之苦,民怎会不绝望?故邓茂七一呼百应。”

于谦认为,他们的造反都是情有可原,是可以被招安的。

但比于谦这封折子更早到达的是皇帝增派大军的消息。

因刘聚等人久不能平乱,而邓茂七的叛军又攻破了几座城,且有可能会威胁到泉州和南京。

泉州现在是皇帝很看重的地方,那里有东南沿海最大的海港之一,进出方便,目前,倭国的白银运到泉州是最方便的。

所以皇帝绝对不允许泉州有失。

更不必说南京,那可是旧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子呢。

所以,皇帝派宁阳侯陈懋率十万大军南下,命他以最快的速度平定福建之乱。

于谦人藏在叛军占领的地区,所以消息滞后,在泉州的薛韶比他更快一步收到消息。

他一听,整个人都沉重了,忍不住和曹吉祥道:“曹大人,邓茂七有侠义之心,可以一谈,朝廷已经先后出动五万兵马,何苦再派十万大军?不如请人去招安。”

曹吉祥:“这等先例不能开,不然,谁想当官封爵了,就招一帮土匪造反,如此几次,朝廷里岂不都是土匪头子当官?”

“于谦大人不是刚招降了玉山县的叛贼吗?”

曹吉祥:“那可不一样,玉山县的叛贼不过区区两千余人,就抢了一次县衙,没犯多大的事,而且,于大人可没给匪头子官当。”

薛韶连忙道:“朝中的大人们若是忧虑这一点,薛某愿为说客,不出官位招降邓茂七。”

曹吉祥好笑道:“薛公子未免天真,这邓茂七已经攻下十座城池,便是他不想当官,难道他手底下的人也不想吗?想要不费一官一职就把人招安,怕是难如登天吧?”

薛韶:“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只要朝廷答应厚待匪首之外的百姓,降低地租,保证百姓的活路,我想,邓茂七会考虑投降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