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子由这个六岁的小女孩而起,她还活着吗?
周奕按了几下,说:“没电了。”
“我看看。”
杨川拿过传呼机看了看,抬头对大勇说:“大勇,去找找有七号电池不,这是装电池的老款。”
“好,我去问问看。”大勇说着跑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拿着一节七号电池回来了,“这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给的。”
装上电池,杨川开始翻找传呼机里的记录。
由于这是老款,没有汉显功能,所以只有呼叫记录,不带信息。
因此很难从呼叫号码里看出端倪,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专门去拉通讯记录了。
杨川蹭蹭蹭地往前翻,周奕突然叫道:“等一下。”
“怎么了?”杨川停下动作问道。
“给我一下。”周奕接过传呼机,往回翻。
“川哥,你看这个号码,七月二十六号下午呼叫的。”说着又吧嗒吧嗒地按按钮继续翻,“然后你看后面,七月二十七号临近中午,又呼叫过,当天下午四点多,又呼叫了一次。”
“得查一查这个号码。”周奕说。
“走,去村委打电话。”杨川说着,跟周奕往外走,让大勇他们看好现场,一会儿技术科的人就来了。
周奕和杨川今天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村委办公室。
两人刚到门口,里面那名工作人员一见他们,已经习惯了,主动拿起电话递给了他们:“请。”
杨川按照传呼机里的号码,拨通了电话。
响了几声后,电话啪嗒一声接通了。
电话那头一个女人用方言问道:“谁啊?”
“你谁啊?”
“你打我电话你还问我是谁,奇了怪了。”女人不悦地说。
杨川严肃地说:“我县公安局的,你赶紧说,你是谁?”
电话那头的女人吓了一跳,说道:“我……我平安超市的啊。”
“超市?”杨川皱眉道,“你是哪儿的超市?”
“就……就是县医院对面啊,咋的啦?”
……
县局技术科的人来了之后,在杨川他们的配合下,完成了对现场的勘查和封锁。
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外屋靠近门口的地面上,以及门背后的木板纹理里面,发现了一些血迹残留。
整体的血迹轨迹应该是喷溅状轨迹。
另外,在灶台内侧烧火口下方的灰烬里,发现了一把铁锤,上面也检测出了血迹反应。
毫无疑问,这就是凶器。
所以史健就是在苗东方家里被杀的,这里就是第一案发现场。
尸体、凶器、第一案发现场,这几点加在一起,就是铁证了。
但让周奕想不通的是,史健为什么会出现在苗东方家里呢?
按理来说,他应该是苗根“单线联系”的,毕竟不可能让他一个外人知道真正的目的。
怎么这人就死在了苗东方家里呢?
而且前面传呼机里翻出来的那个号码,是县医院对面小超市的,说明打这三次电话的人,必然是苗根。
那么问题就来了,苗根的口供有问题。
她只交代了七月二十六号给史健打过电话,让他来医院。
她并没有交代七月二十七号也给史健打过电话,而且在周奕要求她当场打史健的传呼机时,她谎称不记得了。
从通讯记录来看,七月二十七号她还打过两次,一次是上午,一次是下午。
那显然是上午打了之后没任何反应,因此下午又继续打了。
至于下午有没有打通,后面查下小超市这部公用电话的通话记录就能知道了。
因为传呼机的麻烦之处就在于,call对方之后,得在旁边等着对方回电。
如果下午也没有回电的话,那就可以进一步确认史健的死亡时间了。
就是七月二十六号的晚上,苗根七月二十七号上午给他打传呼的时候,史健已经在苗东方家的地底下埋着了。
一次上午一次下午,大概率传呼机响的时候,苗东方不在家。
否则真听到地底下传出声音,那他死活得把尸体挖出来检查一遍,把传呼机给销毁了。
除了传呼机之外,史健身上还找到了一些现金,半包烟和一个打火机,以及一把蝴蝶刀。
就是那种电影里耍起来非常炫酷的刀。
只可惜,他连掏刀子的机会都没有。
除此之外,并没有身份证之类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