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死者的呐喊(求月票)

然后,秦北海说明了一下关于尸检的具体细节。

首先,是人体肠道的粗细情况。

成年人大肠的直径约为5到8厘米左右,而小肠直径为2.5到3.5厘米,其中回肠末端的直径可以到2至2.5厘米。

而新生儿的大肠主体部分直径约1.5到2厘米的区间,从粗细程度上,和成年人的小肠更为接近。

而打捞出来的尸块里,只有一段,是人体肠道组织,其余部分均未发现。

因此单从直径粗细来做初步判断,很容易把这段直径接近两厘米的肠道认为是死者小肠的一部分。

但人体的大肠和小肠本身,在形态特征上,其实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或许外行不懂怎么分辨,但专业的法医,很容易分辨出来。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干扰因素,腐烂。

大肠和小肠除了粗细,在形态上还会有几个显著的特征区别。

一是颜色,大肠颜色较浅,小肠颜色较深。

二是表面特征,小肠的表面更为光滑,肠壁肌肉层分布更为均匀。

三是内部结构,大肠内部有密集的环形皱襞和绒毛,而小肠则内壁光滑,无绒毛,偶见半月形皱襞。

这些都是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便发现的肠道组织有限,没有像大肠特有的结肠带等特征,也可以通过这几点来分辨。

但坏就坏在了发现的这段肠道组织的腐烂问题上。

高度的腐烂,几乎破坏掉了前面这三点特征,导致基本无法进行分辨。

尤其是这段肠道组织的腐烂程度非常高,整体已经变为暗绿和黑色,部分位置甚至已经开始半液化。

仅有一处部位的腐烂程度较低,却也给尸检传递出了错误的信息。

因为新生儿的大肠还在发育生长过程中,因此和成年人有一定不同,肠壁表面更为光滑,具有一定的通透感。

秦北海说,单是这一点,百分之九十九的法医在不知道死者任何身份信息的情况下,都会判断失误。

周奕虽然不够懂法医学的专业知识,但秦老的表达也算是相当简洁清晰了,这件事真不能怪宋义明学艺不精,而是因为宋义明被“死者是章慧”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给引导了,在没有发现其他肠道组织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会联想到,这段肠道组织,会是一个新生儿的大肠组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