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文明如何分类?

“按照你之前描述的情况,地球上的数字化数据总量应该在 ,每年增长20%都算是慢的了。”

“非数字化数据我简单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有个零点几zb,简单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槿所谓的估算方式很简单。

地球图书馆藏书量大概在一亿册出头,每册平均数字化存储量差不多约5mb(纯文字)至 )。

所以总量估算约是 )至 )左右。

绘画、雕塑约5亿件,每件高清3d扫描约1gb,历史建筑约1亿座,每座建筑3d建模数据约1tb,这里加起来差不多是 。

濒危语言 ,总量估算约5eb。

剩下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 。

“如果用传统的4tb硬盘存储,光是一个地球所需要的数量就不会低于 ,”槿随口就说出几个相当虾仁的数字:

“哪怕发展出dna存储,也最少需要 ——而这技术可比什么太空电梯复杂多了,简单刻录些东西倒是容易,但想要工业化难度甚至与11.9%光速的引擎是一个级别。”

“也就是掌握dna存储的文明,最少也都开拓了两个以上的恒星系,那时候他们所要考虑的数据存储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行星恒星尚且如此,一个常规星系呢?一个商业星系群呢?一个以几百甚至上千万星系为基本组成单位的文明呢?”

槿说出的话如同一颗颗耳根,重重砸落在顾维心头。

接着槿把差不多恢复清醒的诺诺放回地面,拍了拍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宇宙尺度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以nb乃至db起步,涉及到文明层次的计量术语则是“太”,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当初周文明甚至开发了五个比蓝桥还大的星系作为阵列处理中心。”

“在这种前提下,【周文明】在踏足高塔领域后的第二十万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可以存储大量数据的物质。”

这次顾维跟上了槿的节奏:“是纪轮矩阵素?”

“嗯,就是它,”槿点点头,将另一道页面放大了一些:“纪轮矩阵素最早发现于黑洞碰撞后的特殊时空扭结区,是一种携带非定向磁单极链的拓扑绝缘体。”

“它的三维表面与四维体空间构成莫比乌斯环式导电通路,能无损传输约顿级..差不多是你们地球上10^ ^ 。”

“同时由于它的超高凝聚态结构和生成的环境相当苛刻,也被称为暗信息凝聚体。”

“它的发现让周文明的数据存储压力下降了一大截,在存档方面可以彻底肆无忌惮的向外拓展,也同样是因为纪轮矩阵素的存在,星海才能挖掘到大量关于先行文明的信息。”

顾维这才心下了然。

原来是这么个玩意儿.

简单点说,差不多就是自己捡了个u盘?

“对了,”接着顾维又回忆起了槿最开始的那番话,继续问道:“槿,你说的可惜了又是啥意思?”

“富集量不够,太少了,”槿闻言扫了眼平台上的探针,语气有些惋惜:“你捡到的这簇纪轮矩阵素也就1阿克出头,只能存储普三阶文明的完整数据,价值虽然不低,但也就仅仅是不低而已了。”

三阶文明的完整数据?

顾维摸了摸下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