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北极家园计划落定
“第一,关于玻璃幕墙。”
“哈蒙德先生,我完全理解并敬佩你对100%无缝连接这一理念的坚持,它在视觉上无疑是完美的。”
他话锋一转,“但是,李工提出的长期维护成本和极端气候下的可靠性问题是致命的。”
“我不希望十二月的家,在十年后变成一个需要不断维修的昂贵玩具。”
“并且三百万美元与八百万美元的巨大成本差异,能让我们将更多的预算,投入到更关键的地方。”
“所以,在这个议题上,我选择中国团队的滑动式幕墙方案。”
屏幕那头的李文博团队,眼中闪过一丝喜悦但依旧保持着专业和克制。
“第二,关于游客参观区。”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选择,哈蒙德先生的水下隧道,毫无疑问将为未来的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感官体验。”
“这对于提升我们基金会的公众影响力和吸引力,非常有帮助。”
“但同样,李工团队提出的,利用怀俄明州法规,将参观区定义为教育设施以获取永久性财产税减免的方案,也极具诱惑力。”
“这是一种从运营层面进行的成本优化,充满了东方式的智慧。”
他沉吟了片刻,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融合性答案。
“所以,我的决定是,两者都要。”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解释道:“我们将采纳中国团队的观测山体作为主体设计,将它打造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研于一体科研观测站,以确保我们能享受到税收豁免。”
“但是,”他看向哈蒙德,“在这个观测山体的内部,其中一个观测点,我要求必须实现你的水下长廊构想!”
“我们可以在山体的地下部分,挖掘一条通道,连接到冰河湖湾的水下。”
“游客们在经过了一系列关于北极生态的科普教育后,最终能在一个私密的独立空间里看到北极熊在水下那矫健的身姿。”
“我们不建一个独立的隧道,而是在那个科研观测站的尽头,为游客设置一个最终的惊喜。”
“我们要让税务部门相信,游客们看到的不是娱乐表演,而是动态的科研样本展示。这样整个建筑,就都能被归入教育设施的范畴。”
“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屏幕那头的哈蒙德和李文博,同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一起点了点头。
这个甲方,不仅在平衡艺术与工程,他甚至……还在设计法律。
“所以,李工重新计算一下预算,我相信在一个小规模上实现这个设计,成本是完全可控的。”
“然后,第三点,关于后台医疗中心,在这个议题上没有任何需要权衡的余地。”
林予安的语气变得极其郑重:“哈蒙德先生提出的生物安全隔离,是这个项目的生命线。”
“我们不能为了节省四百万美元,而让十二月暴露在任何潜在的风险之下。”
“李工,你的整合方案很高效,但是风险性也略高于独立医疗大楼方案。”
他看着李文博:“超出的预算我会加大投资,整体工期的延长也可以接受,在十二月的风险面前,成本和效率,必须让步。”
最后,他谈到了那个最关键的,也是风险最大的议题。
“最后的第四点,关于施工模式。”
“哈蒙德先生的担忧,是完全正确的,如此极限的跨国并行工程风险巨大。”
他的目光,转向了李文博,“但是,李工我选择相信你,同时也相信自己背后国家基建狂魔的效率。”
“我决定,采纳中国预制,美国拼装的基建方案!”
他看着所有人,解释了自己的根本原因,“因为,我无法再多等十八个月,十二月和琥珀它们需要一个真正的家。”
这番话,充满了感性的力量,却又建立在理性的选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