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比弗利山庄,一座私人豪宅
假期综合症让洛杉矶的阳光都显得有些懒散。贾斯汀·比伯正和家人朋友们在后院的泳池边享受着难得的清净。
斯库特·布劳恩就是在这时,穿过草坪,走到他身边的躺椅旁。他脸上带着那种混合着精明与热情的笑容,手里拿着一部手机。
“贾斯汀,抱歉打扰你的假期,但你得看看这个。”斯库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藏不住的兴奋。
“你的粉丝们好像在阿拉斯加发现了一个圣诞礼物。”他将手机递了过去。
“一个在荒野里建房子的家伙,他付费买了你《journals》专辑里recovery的版权。”
斯库特顿了顿,强调道:“然后,他在他那个两个多小时的爆款视频里,把这首歌从头到尾循环播放。”
“循环?”贾斯汀的脸上闪过一丝讶异。
他带着强烈的好奇,戴上降噪耳机,点开了那个被高亮的播放键。
瞬间,外界的喧嚣被隔绝,只剩下他自己的声音,那个年轻了十多岁、清澈、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脆弱和挣扎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他看着那个名叫林予安的男人,出现在镜头前。
歌曲的第一遍结束,第二遍无缝衔接。
第十遍结束,第十一遍准时响起。
……
比伯一开始觉得有些荒谬,但他看着那个男人在音乐的循环中,专注地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劳作时,他渐渐地品出了一种别样的味道。
他突然意识到,这种循环,本身就是一种隐喻。
生活不就是一种循环吗?每天起床、工作、吃饭、睡觉。
建造不就是一种循环吗?重复着测量、切割、固定的动作。
而成名后的自己,不也正是活在一种被聚光灯、巡演、采访所包裹的、无法挣脱的循环里吗?
而这个男人,他选择了一首关于“复苏”的歌,将自己置于这首歌的循环里。
然后用最艰苦的体力劳动,试图打破他自己人生的某种循环,建造一个全新的开始。
这不是听觉上的享受,这是行为上的表达。这个视频的背景音乐,根本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是创作者本人的一种自我对话。
他看懂了这个男人极致的孤独,极致的专注,以及那份近乎偏执的、想要与过去割裂、重建自我的决心。
他看着那个男人在视频结尾,坐在门廊上,安静地看着远方的极光,脸上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历经磨难后的平静。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时空里的自己。这个男人也一定是有故事的男人,他在期待着某种复苏。
斯库特看着比伯,发现他并没有立刻摘下耳机,而是将视频的最后一部分,又反复播放了两遍。
比伯看着屏幕上的那个男人和背景里流动的极光,眼神里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有向往,有共鸣,甚至有不易察觉的羡慕。
终于,比伯缓缓摘下了耳机。家人朋友的欢笑声重新涌入耳中,但他的世界却前所未有的安静。
那张总是带着些许不羁和疲惫的脸上,此刻只剩下一种被深刻触动后的平静。
斯库特了解他,那不是简单的喜欢一个视频。那首诞生于混乱与挣扎中的《recovery》,是贾斯汀内心最柔软,最不愿示人的部分。
而现在,有一个来自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应了这首歌与他当年的挣扎,这就像一场跨越了时空的对话!
比伯沉默了许久,目光从远处的泳池收回,最终定格在斯库特的脸上。
“斯库特,我觉得我必须得做点什么。”比伯的声音很轻,却掷地有声。
斯库特·布劳恩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标志性的商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