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正是陛下圣明,方能让高阳县子屡立

“这还是旱年!若是雨水充沛,岂不是能冲一石五斗?若在南方推广,產量怕是要翻番!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国库也能充盈,这真是大唐之幸啊!”

房玄龄虽未失態,却也指节发白,他看向李世民,语气带著谨慎:“陛下,此產量太过惊人,不知是否属实?可有旁证?”

话音刚落,李承乾便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孤可作证!今日在温家庄,孤亲自下田割稻,掌心都磨红了,也亲眼看著庄户们脱粒、称重,那穀粒饱满油亮,绝非虚言。”

“另外杜公说差了,这不是什么祥瑞,先生说了,这叫科学,之所以有这样的產量,一是粮种,二是沤肥。”

李承乾背著手,直视著面前三位重臣。

让你们轻视先生。

如今都被嚇到了吧!

见李承乾亲自开口作证,房玄龄、杜如晦、萧瑀三人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瞬间消散,脸上的凝重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震惊。

沤肥啊!

去岁就听说温禾在做这东西。

说是什么能提升產量,但也只是在他府中试著种了一块地罢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当时半信半疑。

虽说温禾是后世之人,可没有成果之前,他们二人自然不能轻易相信。

没想到,这么快,温禾就给他们看到了成果。

杜如晦率先抚掌。

“若真是每亩能有一石三斗余的收成,那便是大唐之幸事啊,有此粮种,明年关中百姓再无饥饉之虞,便是北伐突厥,粮草也能多几分底气!”

一旁的竇静也捋著鬍鬚,笑著补充道。

“不止粮种,高阳县子还造出了一架能快速打穀的器具,木框为身,踏板驱动,筒齿脱粒,不过片刻便能將一捆稻穗的穀粒尽数脱下,比庄户们用链枷拍打快了数倍,还能少损耗不少穀粒。”

房玄龄闻言,先是朝著竇静看了一眼,隨即低下头,暗中轻轻嘆了口气。

『希明兄啊,你们父子败得不冤,汝等和温嘉颖,孰轻孰重,陛下早已分清了。』

转瞬,房玄龄便收敛起思绪,满脸郑重地向著李世民躬身行礼。

“陛下,粮种之事关乎民生,这打穀器具也能解百姓秋收之苦,臣请陛下即刻召见工部尚书阎让,商议器具仿製与推广之事,此物涉及工部营造,需阎尚书亲自主持,方能確保工艺无误、批量可行。”

阎让便是阎立德的本名。

李世民听罢,当即点头应允,隨即转头看向身旁的內侍高月。

“速去工部传旨,召阎让即刻来两仪殿议事。”

“喏!”

高月躬身领命,脚步匆匆地退出殿外。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阎立德便身著緋色官袍,快步踏入两仪殿。

他刚进殿,便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皆在,心中虽有疑惑,却还是先躬身行礼。

“臣阎让,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李世民抬手示意他起身,笑道:“阎卿不必多礼,今日召你前来,是有一桩关乎农事的好事。”

隨后,他便让竇静將温家庄秋收的產量、打穀器具的模样与用法细细说了一遍。

阎立德越听眼睛越亮,待竇静说完,他当即上前一步,脸上满是喜色。

“陛下圣明!能得此粮种已是大唐之福,再有这般省力的打穀器具,百姓秋收便能少受许多累!”

“朕不过是借了温嘉颖的光罢了。”

李世民故作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可那上扬起的嘴角,分明暴露了他此刻的心思。

不错,朕很圣明。

一旁的武士彠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陛下此言差矣!”

“若不是陛下慧眼识才,容温高阳县子施展才华,他纵有奇思妙想,也难有实现,这正是陛下圣明,方能让高阳县子屡立奇功!”

这番话恰好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

他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却还是板著脸沉吟片刻,隨即对高月吩咐道:“高月,传朕旨意特赏高阳县子温禾黄金三百、绢布百匹,以示嘉奖,另赐温家庄庄户每户一斤肉,以慰其秋收辛劳。”

赏赐温禾也就罢了。

竟然还给庄户赏赐。

这是何等荣宠啊!

大殿之內的人,无不羡慕。

若是温禾知晓这个消息,定然欢喜不已吧。

“还真是一群连脸都不要的人!”

温家庄內,温禾坐在土堆上,眉头紧锁的看著手上的羊皮纸。

而在他身旁,只站著一位风尘僕僕的黢黑汉子。

见温禾看完信中內容,他才躬身说道。

“小郎君,苏武说,高建武的使者已经朝著长安而来了。”

听到『苏武』两个字,温禾嘴角不住的抽搐了几下。

你个不要脸的郑元璹。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