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剥皮实草吗?

第 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剥皮实草吗?

“百骑那边出事了?”

李世民见黄春步履急促入御苑,便将手中风筝线轴轻递身旁的李丽质。

小丫头指尖刚触到线轴,眉眼瞬间弯成月牙,伸手便要去牵温禾的衣袖,转头却见温禾已随自家阿耶朝黄春走去,小嘴悄悄抿了抿,终究还是攥着线轴立在原地,目光追着两人身影,却未敢上前。

黄春快步趋前,双手捧着一只青竹竹筒躬身奏道。

“陛下,辽东急递密报,乃当地百骑亲送至京,未走驿站传驿,恐有延误,故加急呈禀。”

“辽东?”

温禾眉梢微挑,下意识接话。

“莫非与高句丽有关?”

李世民未及回应,先接过竹筒,又朝身侧的高月递去一个眼神。

高月心领神会,当即扬声对周遭宫女内侍道:“陛下与高阳县子议事,尔等退至百步外候命,不得近前!”

众人应声退下,御苑内只剩李世民、温禾、黄春三人,连李丽质也懂事地挪到海棠旁,虽好奇地探头望,却始终守着分寸,未曾靠近。

李世民指尖捻开竹筒上的紫铜封铅,抽出里面卷着的麻纸密信,展开只匆匆扫过几行,原本因政务微蹙的眉头便豁然舒展,眼底还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温禾瞧着他神色,悬着的心悄然放下。

若真是急难祸事,陛下断不会有这般轻松模样。

果不其然,李世民将密信递向温禾,语气带着几分赞许。

“看来你此前抛给高句丽的诱饵,已然奏效。”

温禾双手接过密信,目光落在字迹遒劲的文言上,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只见密信上写着。

‘高句丽王高建武已遣重臣通好新罗、百济,三邦于平壤会盟,立誓共图海东。

近察高句丽调集甲士、赶造海舰,新罗输粮秣万石,百济献造船工匠百人,诸部皆厉兵秣马,昼夜不休。

三邦约定期月之后,乘夜率舟师数千艘突袭倭国,目标直指石见银山,欲夺其矿脉以充军资。

唯倭国尚不知情,此计属三邦绝密。

另,此前我方散布之‘倭国欲染指辽东’流言,已令高句丽深信不疑,故其伐倭之心更坚。

现特禀详情,供陛下定夺。’

密信末尾,“苏武”二字落于纸角。

温禾瞥见这落款,心里不禁暗哂。

这郑元璹倒会给自己脸上贴金,竟自比持节牧羊十九年的苏武。

人家苏武是被匈奴掳走、宁死不降的忠臣,他郑元璹不过是因罪被贬至辽东,怎么看都算不上被迫守节。

这般自喻,着实有些不要脸了。

他压下心中念头,将密信递回李世民,笑着提醒。

“陛下,如今鸿胪客馆中,尚留着几位倭国遣唐使,未曾归国。”

李世民闻言,略一沉吟便悟透了温禾的用意。

此前故意让百骑将“倭国石见有银山”的消息散给高句丽、新罗、百济,本就不是要把这处矿藏让出去。

而是要借这桩利益,挑动半岛三邦与倭国相互撕咬,让他们在海东耗损实力,大唐好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三邦已然盟约备战,自然不能让倭国置身事外,得把这把火彻底烧起来。

“从长安传信至倭国,需得多少时日?”

李世民问道,目光扫过御苑中随风摇曳的槐枝,似在暗自盘算时间。

“若走海路加急,再沿途借驿站换马传递,一切顺利的话,约莫二十余日可到倭国港口。”

温禾回道。

“此前百骑从倭国传回情报,便是这个时日,只是倭国都城远在奈良,消息从港口递到飞鸟城,还需几日功夫。”

要知道,这个时代倭国境内,甚至连驿站都没有。

李世民闻言轻笑。

“这么算来,即便此刻传信,倭国也只剩几日时间准备,这般仓促,他们能布下的防备,想必有限得很。”

温禾当即领会了李世民的顾虑。

他是怕消息传得太早,让倭国有充足时间调兵布防,到时候三邦水师攻不进倭国海岸,这场“狗咬狗”的戏码刚开锣就要散场,大唐也就没法借他们缠斗之机,为国内整顿争取时间。

唯有让三邦顺利登陆倭国,将战火燃到倭国境内,才能让双方彻底陷进去,短时间内难以脱身。

“陛下放心,即便消息传到倭国,他们也未必会信,至少不会全信。”

温禾语气笃定。

“倭国与半岛三邦素来积怨颇深,却也互有忌惮,突然听闻三邦要联手袭己,他们第一反应怕是质疑,甚至可能派人去高句丽当面质问。这般一来,反倒会激怒渊盖苏文。”

他顿了顿,继续道。

“渊盖苏文此人,性子本就狠厉果决,从无半分优柔寡断,如今三邦盟约已立,舟师、甲士皆已动员,粮草、器械也备了大半,即便消息泄露,他也绝不会中途放弃,否则不仅会错失石见银山这处军资重地,更会失信于新罗、百济,折了高句丽的颜面。”

“以他的脾性,说不定还会为防夜长梦多,提前发兵。”

这话并非凭空揣测。

日后渊盖苏文敢当着高句丽满朝文武的面弑杀国王高建武,敢在大唐拒绝接纳其使者后,果断与大唐断交,更在边境大修防御工事,数次挑衅大唐疆土,足见其行事果决。

如今这袭倭夺银的计划,既关乎实打实的利益,又关乎三邦联盟的威信,渊盖苏文断不会因些许变数便轻易罢手。

李世民闻言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你倒是把渊盖苏文的性子摸得透彻,既如此,便即刻安排人手,将三邦备战的消息透给倭国遣唐使,不必说得太明,点到即止,让他们自行揣度、慌乱便是。”

“臣遵旨。”

温禾躬身领命。

“这件事情你负责督导即可,如今重中之重还是春闱。”

李世民提醒道。

温禾愕然,心里不免有些无奈。

我想回家睡觉啊!

你信不信我告你虐待儿童啊!

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

要说是去对付小鬼子,他倒是乐意,可一提起春闱,只觉得头都大了。

这两天的事情,不都是这春闱搞出来的吗?

这春闱还没正式开考,就已经闹出了弘文馆的事,谁知道接下来一个月里,那些人还会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他正想再跟李世民讨价还价,哪怕少分担些春闱的琐事也好,刚开口唤了声。

“陛下啊……”。

就被李世民干脆利落地打断:“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多言,你中午留在宫中,一同用膳。”

温禾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抬眼对上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眼神,那眼神仿佛在说“别以为你心里想什么,朕不知道”。

他只好认命地闭了嘴。。

中午的御膳摆在立政殿偏厅,菜式算不上奢华,却胜在精致。

可温禾却吃得没滋没味,满脑子都在盘算春闱的流程、如何防范勋贵舞弊、怎么安抚士子情绪。

连李世民偶尔问起百骑的近况,他都有些心不在焉。

反观一旁的李丽质,倒是吃得格外开心。

小丫头左手拿着一块蜜糕,右手用银勺舀着甜汤,时不时还会夹一筷子青菜递到温禾碗里,软声道:“阿禾,这个好吃,你快尝尝。”

也不知是不是上午放风筝玩得尽兴,她竟没再纠缠着要温禾带她出宫,只是偶尔会歪着脑袋,好奇地问温禾什么时候再进宫陪她玩。

温禾被小丫头的热情感染,心里的烦躁消散了些,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等春闱结束,阿禾就接你出宫放风筝,到时候咱们还做新的风筝,画你喜欢的小兔子好不好?”

李丽质眼睛一亮,立刻放下银勺,伸出小手指。

“拉钩!不许骗人!”

温禾配合地勾住她的小手指,认真道。

“不骗人,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小丫头这才满意地松开手,觉得温禾这说法十分有趣,连连点头,笑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