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请陛下将献策之人拿下,驱逐出长安

李渊和李世民齐刷刷朝他瞪过来。

前者虽不满儿子说教,却也觉得“重农”没错。

后者更是纳闷,这小子难道要替商贩辩驳?

“怎么不对了?”李世民皱眉问道。

温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逐渐恢复热闹的街道:“百姓忙碌了一年,紧绷了一年,逢年过节出来松口气,买点小东西,这是人之常情,东市西市终究太小,容不下这么多寻常烟火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重新支起摊子的商贩,继续说道:“再说,百姓若只靠耕种过活,那钱财何来?布匹何来?生了病、遇了灾,拿什么应付?”

“自然是卖粮换钱!”

范彪想也没想就接话。

这话一出,李世民和李渊脸上的不满顿时消散了。

他们都清楚,百姓卖粮,往往只能找那些地主、士族的粮铺,价格被压得极低,最后肥的还是那些世家大族,百姓依旧攒不下几个钱。

“何况,能靠土地吃饭的,是那些有地的农户。”

温禾看向二人,语气郑重,“若是没地的流民呢?他们不卖力气、不做些小买卖,难道只能卖身去做奴仆?到时候,朝廷能征的丁役、能收的赋税,只会越来越少,大唐的根基,可不能只靠土地里的庄稼。”

说到底,大唐还是小农经济,可时代在变,总不能困死在老规矩里。

若是一直这么下去,土地兼并肯定是避无可避的。

李世民听着,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一直想着“重农固本”,却没细想过,当土地不足以养民时,该给百姓留条什么出路。

李渊也默默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可若是放开了,谁都来街上摆摊,长安岂不是要乱成一团?”

温禾闻言,莞尔一笑,将目光投向一旁的范彪,似笑非笑地说道:“所以才需要不良人啊。”

所谓不良帅,就相当于是未来的辅警、城管二合一。

“啊,小郎君是说需要我们吗?”范彪心中不由的激动起来。

难不成是要重用他们不良人了?

“说说。”

李世民沉声问道。

“在每个坊市固定一个区域,让小贩做生意即可,每个区域安排几个不良人巡逻,另外加收商贩的税收,这叫做管理税,不能太高,一部分用来维护区域的运转,一部分上交朝廷。”

就像后世很多城市,都会开设一个夜市区域。

然后收取管理税,以此来作为维护夜市的成本。

这样一来,这些商贩便有了能够合法摆摊的地方,城市街道上乱摆乱放的现象也会减少。

当然了,这其中想要管理好,还需要一番运作。

毕竟就连后世,这样的夜市中也藏匿了不少猫腻。

“后……你家乡也是如此?”李世民问道。

温禾点了点头,但又补充道:“不过我家乡人口多,长安的人口少了些,所以还不能全面铺开,这项政策,可以向那些流氓优先开放,还有就是那些家中没有继承田地的人。”

这个时代的流氓和后世的不同。

指的是无业流民,和没有田地房产的人。

“如此一来,还能让那些促使那些宗族分家。”李世民顿时眼前一亮。

他猛的起身,向着李渊一拜:“阿耶,孩儿先回去了,就让这竖子陪陪你。”

“走吧走吧,本就不用你来陪。”

李渊一脸嫌弃的挥了挥手。

李世民没将他的话放在心上,走之前特意嘱咐了温禾,要保护好李渊,然后匆匆带着一部分百骑离开了。

“怎么走了?”那博饦摊的店家,正好端着几碗煮好的博饦走来。

“他没这个福气吃,老夫来吃。”李渊轻哼了一声。

“老人家是有福气的,儿孙都是俊才,模样俊郎,日后定然能为官做宰。”

“儿孙?”

李渊一愣,瞅了一眼也同样懵住的温禾,当即大笑了起来。

店家以为自己说到他心里去了,也跟着赔笑着。

只有知道真相的范彪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

温禾嘴角不住的抽搐了几下。

“怎地,你还不服啊,孙女婿也是孙。”李渊笑着拍了温禾的脑袋。

这有什么好笑的?

温禾实在不理解李渊着突然的人来疯。

另一头。

李世民一回到宫中,便叫人将三省和六部的官员都叫到了两仪殿内。

等人都到齐后,他便将温禾刚才的建议说了出来。

只是没说,这件事情是温禾提议的。

他话音落下。

两仪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过了许久,只见有人神色凝重的站了出来,向着李世民一拜:“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若是如此,长安必将大乱,如此乱国之论,请陛下将献策之人拿下,驱逐出长安!”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