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汗水与进步,同样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是《绣春刀》?为什么是‘日月重开’?”
沈善登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期待的面孔,“因为我想通过这部电影,找回一种气魄。一种我们这个民族,曾经一次次从废墟与磨难中站起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它不是虚无的赞美,而是对先民开拓精神的致敬,是对我们自身文明根骨与灵魂的探寻。”
“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乃至每一个无名的兵卒,他们不是在重复历史的循环,他们是在开创,在重塑华夏的脊梁。”
伴随着沈善登的讲述,那份贯穿了六年时光的初心与热望,在此刻显得无比清晰而坚定。
全场灯光缓缓暗下。
巨大的银幕随之亮起,熟悉的龙标跃然其上。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现场观众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回了那个风云激荡,天命革鼎的元末明初时代。
宏大的战争场面,精细到极致的服化道,复杂的特效构建出磅礴的世界。
而贯穿始终,如同脊柱般的“日月重开”精神内核,则深深叩击着观众的心弦。
《绣春刀》主角不是朱元璋,但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扮演者是中戏毕业的李乐,也是霍去病的扮演者,身高1米8,五官硬朗,剑眉星目,主打一个神色飞扬。
直到电影结尾,明朝建立,那首一直被藏着掖着,只在最核心圈子内流传的主题曲《大明颂》(又名《天问》),终于伴随着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轰然响起。
童声澄澈而充满力量。
沈善登最初的想法,是一部,真正操作下发现放不下,所以拍成三部电影,北伐等剧情放入了第二部,不过电影信息量已然十足。
所有的元素,画面、声音、故事、精神,完美交织在一起,最终融汇成一幅波澜壮阔,气韵生动的大明开国历史画卷。
啪啪啪!
电影放映结束,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瞬间淹没了整个放映厅。
掌声一波接着一波,热烈而真诚,表达了所有观众最直接的认可与激动。
掌声稍歇,主持人李红身着典雅礼服,缓步走到台前,她的脸上也带着被电影感染后的动人光彩。
李红面对全场道:“女士们,先生们,请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绣春刀》的导演,登峰影业董事长,沈善登导演!”
瞬间。
全场所有的目光,所有的灯光,都汇聚到了那道正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的身影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