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地下中影董事长(23)

《南京》宣发工作立刻紧锣密鼓启动。

海报上,“南京!南京!”四个大字如血泣诉。

下方是硝烟弥漫的断壁残垣,和一张张惊恐、绝望的面孔。

宣传语艺术和商业并存,主打历史深情牌。

“一部战争史诗”、“年轻团队驾御厚重历史题材”、“抵抗而不是受害”“一个日本兵的人性叩问”等。

陆钏沉浸在巨大的兴奋和期待中。

他亲自参与了试映影院的筛选和嘉宾名单的拟定,坚持要请一批有分量的影评人、学者和媒体。

特别是本子,他也要推动在本子的上映!

他一遍遍在脑中预演着观众被他的“艺术升华”所折服的场景,尤其是角川拿起摄影机那个结尾。

他的这个创意,绝对爆炸!

抹不去的历史伤疤,代表着触人心弦和天然的知名度,再搞一场中国视角的艺术升华。

历史困难记忆和年轻导演的独特叙事,一定会铸就经典的创意。

堪称完美。

新生代代表性的导演,他陆钏,将西方反思二战最成功电影《辛德勒名单》吸收借鉴了,变成东方最顶级的电影艺术。

这不只是在亚洲,将在世界各大电影历史和国际艺术圈都有极高地位。

在最显眼的舞台,第二主战场,大屠杀,一个自带神性和史诗感的终极场景。

历史、神性、史诗,这三者放在一起,是什么?

是“封神”!

陆钏要创造一个,严肃历史题材,黑白片的神话。

通过这部电影,历史被更多人所知,他自己成为头部导演,电影公司收获利益。

三赢!

最终官方也会认可,这是一场用电影完成的纪念。

他坚信,这神来之笔,必将让所有质疑者哑口无言,并将他推上艺术生涯的巅峰。

陆钏甚至已经想好了获奖感言里,肯定不能感谢沈善登的宝贵建议。

在所有成功因素里面,沈善登是最不重要的。

整个宣传期间,他都丝毫不提沈善登的帮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