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一家名为“登峰影业”的新公司悄然挂牌成立了。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家公司的成立。
登峰影业的开业典礼,简单得近乎简陋。
没有邀请媒体,没有广宴宾朋,只是在公司内部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仪式。
这确实是一件小事。
小到在奥运前夕波澜壮阔的舆论海洋里,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
业内偶尔有人瞥见这则工商注册信息,大多也只是一瞥而过,觉得“登峰影业”比“善登文化”更有意境。
也有人心下嘀咕一句,觉得“善登文化”辨识度更高,而且也有了一定名气。
但旋即,大众关注就被更多关于奥运开幕式的猜测,明星动态所淹没。
不过对于沈善登来说意义重大。
善登文化作为控股母公司,旗下拥有了第一家具备制片资质的实体,登峰影业。
这标识着沈善登的电影版图,从项目运作正式向体系化、公司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仪式上。
沈善登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讲,只是让行政人员分发了一份他亲自撰写的简短书面致辞。
白色的a4纸上,打印着寥寥数语。
“诸位同事,今日,‘登峰影业’正式成立了。用‘登峰’为名,不是因为登顶容易,恰恰是因为攀登艰难。”
“正因其难,正因其险,所以我们才要去攀登!所以攀登才有意义!”
“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望与诸君共勉,以此为始,攀登不息。”
话语平实,但却让公司员工心潮澎湃。
沈善登给出了丰厚合同,各方面保障待遇业内独一档,相比其他影视公司工资翻倍只是基础。
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加班几乎是常态,不给出丰厚待遇,不可能有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