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鹿被他这敷衍的回答逗笑了,感觉这位大导演私下挺有幽默感。
“然后就是从《再见青岛》开始,你明显转向了民谣,更注重旋律和叙事性,《安河桥》、《董小姐》、《天空之城》、《青岛》、《bj姑娘》,是不是三个阶段?”
“流行入门,多元化探索,最后民谣沉淀。”
沈善登沉吟了一下,顺着她的话点了点头:“嗯,你这么总结,确实有点道理。”
有人帮他把抄歌行为合理化,他乐见其成。
感觉氛围烘托得差不多了,李小鹿图穷匕见,眼神带着期待,开始拉近关系:“沈导,你都没正式发过唱片,也没开过演唱会。”
“这次我出演,片酬就算了,你就给我唱首歌吧,就当抵了,行不行?”
飞机落地。
沈善登基本默认了李小鹿出演那个小三的角色。
金马影后,哪怕沈善登看不上这个奖,但对电影的宣传和质感确有加成。
原版那个车站卖手机的路人甲,换成这个漂亮又带点故事感的小三,戏剧张力也更强了。
到了酒店,李小鹿旧事重提。
沈善登拿出mp3:“想听哪首?现在只能放伴奏了。”
李小鹿却狡黠一笑:“先存着。等下次我买了吉他,你要亲自弹唱《再见青岛》给我听。”
她是懂得适可而止的,预留了下一次见面的借口。
欲擒故纵的小把戏,沈善登觉得坏女孩确实有意思。
不过,他可以经受住考验!
在徐州的工作,依旧由中影那边提前牵线搭桥,与地方沟通异常顺畅。
站在徐州的地界上,沈善登莫名想起《大决战》里那句经典的台词。
“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直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