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导那边在《赤壁》剧组也是铆足了劲,进度追得很快,效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也没再听到什么怨言。”
“暗中呢?”韩三平追问,目光如炬:“有没有阳奉阴违?或者通过别的渠道发泄不满?”
廖云仔细回想了一下近期各方面的汇报,肯定地摇头:“没有。至少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没有。他们似乎,真的被你之前的表态震慑住了。”
听到这个答案,韩三平非但没有露出欣慰的神色,反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就,老实了?
早知道!
早该硬了!
韩三平想起之前,好言好语地沟通,摆事实讲道理,甚至给予资源倾斜,希望这些来自港岛的大导演们能更接地气,更多考虑内地市场和文化语境。
结果呢?
收效甚微,对方依旧抱着那套“借鸡生蛋”的思维,骨子里的优越感和敷衍藏都藏不住。
怎么沈善登一部《督公》横空出世,他这边再顺势一敲打,效果就好得出奇?立竿见影?
难道真应了沈善登说的,殖民地思维?
好人说话无人听,恶人磨刀天下惊。
好好商量不行,非得亮出肌肉,甚至祭出沈善登这么个“大恶人”,他们才知道疼?才知道听话?
“都是同胞,都是同胞。”
韩三平赶紧打消心里的念头,只是确实有些不是滋味。
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更愿意以理服人,以业内的规矩和共识来办事。
但现在的情况,却隐隐指向一个更简单、也更冷酷的丛林法则。
光展现出足以碾压他们的实力还不行。
还要再展现出使用实力的意志,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合作。
而沈善登,无疑就是那股碾压级实力的化身。
甚至不是化身,那是闯王本王。
廖云站在一旁,看着韩三平脸上那罕见的困惑,心里明镜似的,但他没法接话。
韩三平最终挥了挥手,回到了最初的问题。
他恢复了平时的果决:“回复陈克辛,沈善登导演创作新戏是大事,我们尊重导演的创作,不便打扰。”
廖云嘴角一抽,这是之前对方喜欢说的词啊。
不过想想,有沈善登确实有那么一点爽。
韩三平打起了官腔:“我们对《投名状》项目的支持是一贯的。让他们把宣传重心放在电影本身的质量上,别总想着走捷径。”
《督公》成功,业绩已经无忧,《投名状》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至于跟着他参投《投名状》的资方,大不了给出一些在督公宇宙的份额补偿。
“明白了,韩董。”廖云点头应下,心中泪目。
还是沈善登在领导心中份量重啊!
韩三平沉吟片刻,还是亲自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沈善登的号码。
有些话,通过秘书传达终究隔了一层,他需要亲自听听那沈善登的意思。
顺便,对沈善登手里的喜剧,他有点兴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