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愤怒与彻底失败(24)
“行了。”
对方似乎失去了耐心,语气变得冷淡,“你柴大主持人,好自为之。以后的话题和尺度,你别来找我。”
说完,不等柴菁回应,电话就被挂断了。
柴菁握着发烫的手机,愣在座位上。
外人看来她是自由自在的,但每个想往上走的人,必须要有现实影响力。
报道也好,节目方向也好,要能产生实际影响。
常见的就是负面报道,敢说、说真话这种,找地方上的问题,但近年来这些被压制了。
当然了,这种抓负面的前途有限,不好往上走。
和古代骗廷杖一样,固然有了名气,但从此之后没有了位极人臣,上台面的可能。
要上台面,就要有人帮忙。
一定时间点,谈论某些事。
既能帮人鼓吹造势,现实落实了,也侧面助推他们的影响力。
通俗的说,上面都要有一条线。
这条线也能给他们划定一个安全区域。
没有了线就是断了线的风筝。
晚上。
柴菁紧急公关。
她还是媒体圈的女神,不缺饭局。
一家圈内媒体人常聚的酒店餐厅包厢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柴菁忍着恶心陪着一帮人喝酒。
话题不可避免地绕到了最近的焦点人物沈善登,和他那场石破天惊的专访上。
《新京报》的一位副主编,张炜,几杯酒下肚,脸上泛着油光,带着几分戏谑,还有侵略性的看向略显沉默的柴菁。
“柴大记者,现在可是不同喽,专访做得那叫一个和谐。”
“沈导那套‘中国内核’、‘电影宇宙’、‘三不朽’的大道理,经你之口一问,真是层层递进,深入人心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成了善登文化的荣誉发言人了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