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明颂》(《天问》)

以新生之姿战胜当世最强!

从救亡图存、亡国灭种,到三分天下!

玄幻小说都不敢写的剧情,真实上演。

当然,这种应和并非偶然。

“唤来鲲鹏鸟,展翅九天上。”

化用了《逍遥游》,也化用了《念奴娇·鸟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寓意腾飞。

歌曲转入第二节。

“铸铁玄甲与燧龙吐焰谁比较强悍?”

铸铁玄甲是锻造工艺,燧龙吐焰是火枪火炮。

象征当世最强的军事与科技的硬实力。

也代表时间线往前推进,“残甲化春江”后战争伤痕终被文明韧性治愈。

在大一统稳定和平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了更高的技术。

“永乐大典与郑和宝船谁比较璀璨?”

从洪武到了永乐,不管是永乐宝典还是郑和宝船,都是当世璀璨的文化。

既有文,又有武。

而且不同与其他文明,大明中国的大航海、地理大发现,并没有带去殖民、瘟疫和屠杀。

大明中国只是去看了看,发现果然没有自己过得好。

如果再细究。

大明中国有能力大航海,已经站在了一定科技基础之上,而这样的科技基础,并不是以掠夺其他民族和地盘实现的。

即,不经过殖民掠夺和屠杀,也能够实现科技进步。

“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地理大发现”,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动机、过程和结果,将西方那套“不管如何,殖民掠夺带来了现代科技”的叙事给彻底否定。

也打破了海盗胜于农耕,海洋文明胜于农耕文明鄙视链。

当然,也是如此,“郑和下西洋”题材,意义深远,这才是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只是西方中心史观猖獗,西方势大,以至于子孙不能给祖先正名。

同时,也是两种文明、逻辑、道路、模式。

要想拍好,就要戳破虚伪西方的面皮,要有推倒西方叙事的意志,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文明,否则很难拍好。

“日月日月,是什么血脉自唐虞三代起挽狂澜?”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