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只是这大阵设计得很有意思,它将办公区、生活区乃至后续厂房,都提前做了规划,将本该就需要用到的建筑规划进大阵里。

这样,既确保了大阵的规模,也节约了成本不会造成浪费。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建筑群,例如那种八卦村、八卦镇。

既能起到镇压效果,还可供人居住生产生活,且还能通过后者自发维护保养生活环境,使得大阵也能得到不断修补。

这是李追远以前从未设想过的道路,每个阵法师对那种大型阵法都有着深深执念,但放在古代,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想组织起这般庞大的工程难上加难,很多优秀阵法师的毕生夙愿,最终只能靠帮封建帝王修建陵寝来实现。

以当下的视角来看,一座大型自然工程,其本身就具备着诸如调控水流、供能发电、天堑变坦途等等特征,放在古代,哪个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手笔?

如若自己能参与设计建设,将自己所学所掌握的东西融入其中,远的不说,就光是这大江大河上立起的一座座水坝、大桥,都可以是他李追远亲手在此布下的惊世大阵。

想着想着,李追远的指尖开始轻微颤抖。

现在,他开始懂了还是学生时的薛亮亮,那晚在河工篝火旁演讲时眼睛里所散发的光。

“亮亮哥。”

“嗯,怎么了?”

“我发现我这专业,真的没选错。”

薛亮亮笑着拍了拍李追远的胳膊,道:“辛苦这么些天了,趁着这次轮休,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喘口气。”

“嗯。”

虽然到目前为止,都能称得上风平浪静,但薛亮亮心底,反而越来越沉重压抑。

他善于摸索掌握规律,这雨越是不下来,就越是意味着最后都得淋到小远头上。

卡车的篷布因颠簸而掀开一条缝,坐在最外面的林书友,恰好看见外面道路上正开着拖拉机逆向行驶过去的一道熟悉身影,三只眼?

是赵毅。

昔日的赵大少,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晋升成了拖拉机手,跟着车队,来回运输建筑材料。

他也看见了那辆绿篷卡车里坐着的林书友。

他知道,近期那边的调查营地,开始了轮换,这意味着姓李的他们,这会儿得退到后方去休息。

赵毅没停下来打招呼,一是没什么好唠的,二是前面工地还等着自己车里的这批料。

双手把着拖拉机扶手,烟头在赵毅嘴里不断抖动。

以前,自己的生死门缝开在眉心,但真正给自己不停开天眼的,反而是那姓李的。

“这叫哪门子走江,只需要拿着器械在那里测一测、量一量,写写数据做做报告,就有人给你做安保、给你做后勤、给你做建设,连他妈的如此规模大阵都帮你布起来了!

而且,一浪途中,居然还能中途做一个轮休,回去休息休息?

这还是走江么,这走的到底是哪门子江。”

拖拉机开到了工地。

赵毅先把自己的车停好,再拿着表格去清点后面拖拉机,然后再去和接应方做交割。

“赵毅同志,你好好干。”

相关领导很看重赵毅的表现,他不仅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还能帮忙指挥调度,上头正研究准备把赵毅升成这一支运输队的队长。

完事后,赵毅与同僚师傅们打了个招呼,各自分了烟,就寻了个角落休息。

看着前方这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赵毅不由想起了在《走江行为规范》里,被反复提及的一个细节。

“这,就是抱派出所门口牌匾的意义么?”

……

大工地四周被布置起来作为第一道屏障、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后,后方的安保力度,自然也就下降了。

虽然依旧是住在军休所里,还是不能与外界主动联系,但只要经过报备,活动范围可以不吝于整个集安城区。

罗工请勘测组吃烤肉。

在一处类似农家乐的地方,面前有山有河,店家还特意开挖了几条“曲水流觞”,在内部餐桌边穿流而过。

啤酒和饮料装入筐中,放在那里头做冰镇。

没有演讲没有总结,罗工只说了一句大家最近辛苦了,吃好喝好。

吃饱喝足后,大家都回到军休所,睡袋地铺睡久了,是真想念软床的滋味了。

李追远回到房间,洗了个澡后躺在床上,伸手从登山包里,拿出有段日子没有“见面”的《无字书》。

没它在身边的日子,自己得到了难得的轻松。

但这会儿见到它时,还得表现出极为迫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