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可以陪老哥你喝一点。”

“成,那咱哥俩喝点,小远侯,去帮太爷选酒去。”

李追远下了桌,去柜台那里拿了两瓶啤酒。

一看是啤的,李三江就有些幽怨。

“太爷,下午还有行程。”

“这啤的喝得没滋……”

“这里的酒贵哩。”

“行吧,啤酒爽口。”

李追远开了瓶盖,给太爷和北爷爷倒酒。

“来,老弟,咱走一个。”

“好,走一个。”

两个老人碰了杯后,一饮而尽。

隔壁桌的年轻人马上站起身,润生目光一凝。

老者摆了摆手,年轻人这才重新坐了回去。

李追远从桌上罐子里,拿出一头蒜,剥了起来。

等面上来后,少年将剥好的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太爷另一部分给北爷爷。

李三江咬了口蒜,马上吃了口面,然后张开嘴,这蒜辣得腮帮子发麻。

老者笑着道:“老哥在家没吃面配蒜的习惯吧?”

李三江赶忙喝口酒压了压,说道:“我们那儿没这个习惯,你吃不?”

“我吃。”

“那我这里的,都给你?”

“好。”

老者将李三江面前剥好的蒜拢到自己面前,说道:“年轻时我也没这个习惯的,呵,那会儿哪里能吃得上白面。”

李追远的蒜本是剥给两个人的分量,老者一人吃,不舍得落下,真就一口面一颗蒜,他年纪大了,身体又比不得以前,吃得额头上流出了汗,眼睛也略微发红。

“老弟,再来一碗。”

“不了不了,吃不下了,胃口比不得以前了。以前像这样的,要是能敞开肚皮吃,我能吃五大碗!”

李三江:“哈哈,那时候人肚子里缺油水儿,饭量都大得很,但吃再多,也饿得快。”

两个老人开始了饭局标准场,忆苦思甜。

李追远对此没什么感触,小时候他没短过吃穿,回南通后,也只是在李维汉家吃了几天稀的,就被太爷领回去顿顿有肉了。

润生倒是听得内心很是感慨,不过润生以前吃不饱……还真不能赖在时代头上。

老者说道:“走,我陪你们去逛军博吧。”

李三江摆手道:“不用不用,你肯定忙的。”

老者:“你请我吃面,我给你当讲解员,这很公平。”

李三江眨了眨眼:“那行吧,那咱就一起去,小远侯,去打车。”

“好。”

李三江舍不得自己喝白的,但更舍不得小远侯走路,以及这京里的公交车……确实忒挤了。

他主打一个自己该省省,曾孙该。

拦下出租车后,李三江坐进后座,北爷爷也坐了进去,李追远只得去坐副驾驶位置。

润生本想也跟着去挤一挤,却被那年轻人拦下了,然后一辆小轿车开了过来,润生坐进了领导专车。

车行驶途中,路过不少景点和知名建筑,李三江故意显摆,指着它们发问,李追远马上展开介绍。

李三江听得那叫一个舒坦,见坐在自己身侧的老者也是一边听一边露出笑容,他问道:

“怎么样,我曾孙子脑子好使吧?”

“嗯,好使。”

“那是,当初我还想着托关系让他进好一点的镇上小学来着,结果他自己直接跑去上高三了。

我还以为是遇到了啥骗子,后来我带着他南边爷奶一起去了趟高中,被校长亲自接待解释了。

我才真相信,我老李家祖坟又着了!”

上次着还是李兰考上京里大学那次。

老者问道:“南爷奶,是外公外婆吧?”

“对,我们那儿不兴叫外公外婆,都喊爷爷奶奶,不想孩子喊生分了。”

“哦,那这次他南爷奶怎么没一起来京里?”

“我们不住一起。”

“不住一起?”

“嗯,我们家小远侯跟着我过。”

“那你真是辛苦了。”

“辛苦啥,孩子跟他南爷爷才叫苦,天天喝稀的。”

“条件这么差?”

“没办法,养了四个儿子还得养下面一大群孙子孙女,好家伙,那会儿一开饭,跟唤猪仔归窝似的,一大帮子人,哪能吃得起干的?

还有他闺女,也就是小远侯亲妈寄的钱,他俩死犟,就是不用,说是给闺女以后存着,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

我呢,本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再带个孩子,那也能让孩子跟着我有口好饭吃。”

北爷爷点点头,他听懂了,身边的老人并不是自己前亲家的嫡亲父母,应该是同姓长辈。

也因此,能做到这个地步,老人确实不容易。

“那孩子跟着你,确实享福了。”

李三江:“享啥福啊,老弟,咱是从老年代过来的人了,现在这年头,但凡家里手脚健全的,都饿不着,可我也是晓得事儿的,这伢儿以后想有好路子好生活,光靠吃饱饭可不成。”

“是啊,以后年轻人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也就是伢儿自己争气,考学什么的不用操心,但凡伢儿脑子没这么好使,我带孩子,还真可能会把孩子给耽搁了。

他北面那边的爷奶也真是好意思的,伢儿只是被他妈改了姓,血脉不还是那个血脉么。

嘿,你因此分个亲疏远近能理解,但怎么就能做到这么狠心,直接不管不顾的?”

“他们应该,也是有他们的难处吧。”

“难处个屁,不就是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天大嘛,端着架子。

我是乡下人,没那个本事,但凡有能为伢儿好的门路,我跪也得给伢儿跪出来。”

老者调整起了坐姿,目光看向坐在前面的少年。

李三江继续道:“伢儿他妈也是个拎不清的,明晓得男方家里条件好,你就算看在伢儿面上,也得把你公婆哄骗好撒。

到时候等公婆两腿一蹬,家里剩下的,还不都是你和伢儿的?”

“她也有她的难处吧。”

一想起自己那个前小儿媳妇,老者也是感到一阵头痛。

他家是没联姻传统的,他也不准搞这个,几个子女对象家里条件都挺普通,李兰农村出来的身份,在他这里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偏见。

但后来他发现了,自己这前小儿媳妇,对他们有偏见。

刚结婚时,还能正常来往,后来联络就越来越少,关系也渐渐疏离,很长一段时间里,连自己那小儿子也很少回来了,怕媳妇儿不开心。

这弄得,自家老伴儿到现在都在自我反思,觉得自个儿当了个恶婆婆。

老者觉得,这前小儿媳要是真如李三江所说,愿意主动亲近,哪怕骗骗哄哄,他和老伴儿都不用等两腿一蹬,蹬腿前能给的应该就给了。

他是很欣赏这前小儿媳能力的,她自己开展工作,从未借家里的光,不像自己家里其他儿女和他们对象,自己虽从未为他们谋求和安排过什么,但他们因为与自己的关系,工作上必然会被特殊照顾,这是无法避免的。

而且小儿子也是他们夫妻俩最偏爱的,以前工作忙,生了孩子也没精力照看,小儿子出生时彻底安定下来,也就倾注了他们夫妻俩更多的感情。

更别提……还有这很早就上了少年班的孙子。

他孙子上少年班时,在那班里的年纪都算是最小的。

李三江摇摇头:“搞不懂,有些事儿,我是真搞不懂,放着近在眼前的好好日子不过,非得瞎折腾。

你看,我家小远侯原本的京里户口,一下子变成了和我一样的南通乡下户口。”

老者:“他现在是大学生,户口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李三江面露惊喜道:“老弟,你有办法弄?”

老者:“他应该是可以走符合条件的流程的。”

李三江马上对坐在前头的李追远喊道:“小远侯,快,来问问怎么弄。”

李追远:“南通户口挺好的。”

李三江一拍大腿,说道:“你傻啊,那能一样么?”

李追远:“太爷,对我来说,真没什么区别。”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