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真要去?」高杰按着腰间的短刀,有些不放心。
「不去咋整?」高迎祥望着远处蒙古包隐约的火光,声音沙哑,「抢来的粮食快吃完了。这伙蒙古人堵在这里一个月了,不打一场,就得谈一场。打,咱们现在这点人马,够呛。」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是福是祸,总得去闯一闯。待会儿机灵点。」
一行人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那片未知的营地。
「铛——铛——铛——」
北京城内,钟楼的钟声敲响了子时正刻。崇祯二年过去了,崇祯三年正式来临。
紫禁城中,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各宫各院,也都燃起了烟花,照亮了夜空。
已经从清华园回宫的崇祯独自走到干清宫的廊下,望着夜空中不断绽放的烟花,久久不语。
一件厚实的貂皮斗篷轻轻披在了他的肩上。崇祯回头,只见周后正挺着隆起的腹部,眉眼温柔地看着他。
「皇上,时辰不早了,寒气重,回殿里歇着吧。」周后的声音轻轻的,带着关切。
崇祯握住她有些冰凉的手,将她往身边带了带,一同望向被烟火映亮的夜空。「朕不冷,倒是你,身子重,别着了风寒。」
他顿了顿,目光从夜空转向周后圆滚滚的肚子,伸手轻轻抚上,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和罕见的温柔:「皇后,朕知道,你肚子里这个,一定是个儿子。」
周后脸上泛起红晕,依偎着皇帝:「妾也盼着能为皇上诞下嫡皇子。」
「不是盼着,是定然。」崇祯的语气斩钉截铁,仿佛在宣告一个既定的事实,「朕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朱慈烺。『烺』者,明朗光亮之意。朕的嫡长子,必将如这照亮夜空的烟火一般,给我大明带来光亮。他会是个好孩子的,也会是个好太子。」
历史上的朱慈烺这个时候都已经十个月大了,可这历史不是改变了吗?可能是崇祯刚登基那会儿太忙了——忙着到处整人收钱笼络军心,有点冷落周皇后
不过周皇后并不知道这些,她如今心中既甜蜜又安稳,轻轻「嗯」了一声。
崇祯重新望向夜空,目光似乎穿透了宫墙,越过了千山万水。
东方的天际,已隐隐透出一丝微光。
天,快亮了。
正月初一一大早,安静的北京街头,突然响起了报童清脆的吆喝声。
「卖报卖报!《皇明通报》创刊号!皇上夜宴济州王,海贸大计定干坤!」
「快来看啊!宣大车营威震边关,十万旌旗指日荡平塞北!」
「最新消息!衍圣公领衔督办团练捐,士绅踊跃助饷抗奴!」
崭新的报纸,还带着油墨的香气,被匆匆的行人买走,送往各个衙门、学宫、会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