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狭窄拥挤,城区街道……还真有点像商州、江州。
都是依山傍水的弯来拐去,五台山都是很窄的双车道,这些天人山人海的观眾来排队领奖、参观,的確是对街坊邻居造成一些影响。
越是大城市,就越强调互不干扰。
让卫东还是马上道歉了:“这可能是我们的工作刚开始有疏漏,但让电视台更加接近所有市民是我们的理念,今天也刚好在討论譬如付费点播歌曲的事儿,难道还要专门跑到电视台来缴费?所以我们考虑在各区设个电视台的小办事厅,把很多扎堆儿在电视台的事情,疏散到各区。”
这个点子还是来自於税务办事厅、好像还真出现过有线电视台办事厅,只是隨著手机网络支付成为主流,这种办事厅肯定都消失了。
很明显对方眼神都在剧变:“你在抢电台点播的市场?还要收费?”
语气都恶狠狠了!
没错,因为七八九十年代內地都还比较穷,最多听听村镇大喇叭广播,半导体收音机听的都是am调幅波段,省级、国家级电台。
对讲求音质的市级调频立体声广播没啥印象。
所以除了大城市,很多小地方都没经歷过fm立体声广播电颱风光一时的阶段,反而是很多大学生记忆中的广播点歌成了青春记忆,就是因为这类电台和高校一样大多在省城。
起码商州只曇一现了很短时间,就被有线电视彻底打压掉。
而hk的五六七八十年代都是满满的广播电台黄金时期,听眾打电话要点播什么歌曲送给谁听,表达孝敬、爱意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基本都是免费,没什么成本嘛。
但內地大多数地区直接跳过这个阶段,上了有线电视来点播歌曲,让卫东觉得是二十还是多少钱一首。
那些年商州的老妈们过生,要是没儿女在电视上点歌打字幕,简直丟人!
所以现在看了看tvb居然没做这种收费点歌的生意,让卫东怎么会放过。
但他的解释真不是赚钱:“十港幣、二十港幣,三五分钟一首歌,你说电视台是为了赚这个钱吗,是要把点歌双方的名字公布给几百万市民,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个很……很……”
他想说很牛逼,又觉得对著三位女士说不太礼貌,但文化又不够。
这时处长秘书轻轻开口:“很浪漫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