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四面八方的分公司,都在朝着这边组织货品:
“刚开始我还看着挺兴奋,六七百种货物呢,什么麻、米酒、毛笔、茶叶、瓷器,可真到朝货架上一摆,这才多少点啊,而且这库存太吓人了……”
各省分公司组织个几样几十样当地产品,单项货款就从几千到几万。
轻而易举的压出几百万货款。
这会儿又不可能压供货商的款,全都是自己钱,或者分公司垫款购买。
全靠家底儿厚实,舍得。
让卫东也没开过超市,更没搞过大商超,在hk、东瀛再怎么看,再怎么拍照。
都不可能看到背后的运营逻辑。
也有点头痛的翻开清单,不需要动脑就能发现几乎都集中在土特产。
茶叶、刺绣、土陶瓷、草编竹编,干脆改名叫土特产用品商店好了,要不是各地防腐技术不过关,准保还能组织很多烤鸭、烧鸡、臭豆腐之类的吃食来。
充分凸显出国内现在没啥工业制品的窘迫现状。
而且连自家大商超都这个逼样儿,那两三层楼的商铺还有人租吗,大家心里都没底儿。
走进斜开梯在商业中心广场边的地下一层,昏暗的灯光也让他皱眉:“搞亮点嘛,又不是买不起灯泡、给不起电费。”
段姐也叫苦不迭:“是供电量不够,都腾给屋顶那个空调机了,以前你在的时候,区里面都是各种捧着我们,这段……老洪、老耿都说我们要自力更生,不要动不动就打着你的旗号去找人办事。”
让卫东一听就明白,无论市里面是怎么考虑,摆出什么姿态,下面就不一定有这种博弈眼光。
也根本不会考虑这个商业中心本身有什么意义,甚至给他们带来什么业绩。
立刻开始鼠目寸光了。
他也狠,转头吩咐跟后面的谢成斌:“和洪岩厂联系,从他们那里买一台大功率的发电机组过来,夏天要来了,高温连晴的话空调不能断电。”
不就是烧油嘛,让卫东打的主意是只要扛过盛夏就行。
再说他也不认为自己这种局面会永远被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