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厂里人的一生都能在这里度过。
现在是把最后的临时营房都拆了在备建宿舍楼。
所以整个厂区中心的空地,也终于全部平整成了水泥地块,扯上灯架,做成了灯光篮球场。
旁边还有空地就是露天电影院和旱冰场。
晚间七八点,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夜班交接点,上班的换了工装成群结队,下班的如释重负溜食堂,老婆不骂的话还能整两盅。
孩子们成群结队到处疯玩闹腾,青年男女要么生龙活虎的打球,要么约着看电影、滑旱冰,想到市中心、江南区街道逛逛的新鲜劲儿都不大,自家多好啊。。
这种新建厂就跟当年建立三线厂初期一样,没有老年人,没有退休工,全都是充满战斗力的中青年。
归属感极强。
让卫东自然也在新搞出来的室外篮球场上翻腾,董雪晴抱着儿子,恬静的坐在场边,手里还习惯性的翻看记事本,要这年头有平板电脑,她一定会保持办公状态。
但她从不公开表现亲昵。
哪怕这次让卫东回来有点破天荒的亲近温柔,她还是顺着让卫东在乎别人眼光的看法,回避公开亮相,以免提起姐妹俩怎么的嚼舌头。
这边带着国远总工程师的 ,穿过人群还得了不少招呼。
跟场边的洪天成寒暄两句,才提声喊让卫东:“这边有平京的同志来了……”
周围人看了这两三位平京同志不凡的气势,还跟着一起喊。
刚投篮不进,被打了个反击的让卫东闻声回头,连忙趁机下场,旁边自然有人递上凉白开和毛巾,他接过谢谢了还有点诧异:“怎么是老谭你去接的?”
洪岩机械厂厂长自豪又热情:“我们做大型船用柴油机嘛,就是属于六机部的,听说要找你,肯定由我们负责接待,这是唐总工,这两年电梯厂、索道厂都是卫东帮助我们转制成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救了我们洪岩厂的命啊!”
因为技术落后,能生产的机器都是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苏廉技术,改开后肯定彻底没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