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没想到引了大龙

让卫东就去借了这辆丰田豪华越野,带了四位科研、设计、勘查单位的专家到处跑。

主要就是围绕沪海市区周围沿线的各种码头进行考察验证。

其实让卫东也就当个司机,煞有其事的跟着买单吃海鲜,保证专家们不要为这些旁边事情操心,最多问到他的时候说些模棱两可的意见。

他也不知道啊。

但以商业专家的身份灌输接下来就是大船时代,一定要让沪海深水港具备十五米以上的停泊能力,要把超级大货轮当做接待重点。

而且这码头一定要能方便建设高速公路,最好还要有周边生活区,以及宽敞的保税区规模。

现在西区码头在申请建立自己的海关,让卫东代管码头公司的时候也看过类似文件。

那就等于是个封闭的经商区域,到港的东西不出来就是免税,进出有严格的海关检疫流程。

这些都是深水港必备的环节。

水文、地质甚至建筑设计专家都未见得知道这些新事物。

还真就把他当专家了。

不过光这,就基本否掉了长江口的所有码头备选。

这边全都是常见冲积地质,就算疏浚出来勉强达到十五米内,慢慢又会冲积,就得不停的疏浚,后续成本巨大。

反正沿着海岸线跑呗,还有边防艇结合到海面上去测水深。

其实选哪对让卫东并不重要,他不掏一分钱,也不拿一分钱,纯属帮着树立未来是大货轮时代的概念。

帮助沪海一步到位的选深水港。

顺便躲老婆要求履责,这才是主要目的。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匪夷所思的被推动改变。

整整十五天,让卫东把沪海长江口以北到南下浙州湾的沿海区域全跑了个遍。

基本都是跟专家们住海关、边防的营房,跟人打篮球过足了瘾,海鲜都吃得有点脸上发红了。

才依依不舍的回沪海。

跟专家们一起在报告上签字,算是八七年开始的沪海深水港选址报告第一版。

结论很简单,整个长江出海口那边都不合适,最多建些三万吨以下的中转码头港口,现有的调整改造下就行了,不要再往里面大量投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