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只带了这边旅游公司的人一起坐上去,其实他还不是第一次感受这种“擦地飞行”的模式,掠过树梢就快速抵达山巅。
之前爬山几个小时,现在不过十多分钟。
坐在前面的老领导忍不住回头看他。
抵达已经能看见道观规模颇大!
虽然还没有成型的那些大雄宝殿之类,但土屋起码是有几间了。
加上木板铺就的亭子,有点乱糟糟但也确实带着痴道长那种山野之风的特色。
步行两三百米到山巅前方的“观景区”,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山路都用石板铺就,观景台的栏杆则尽量拿木料捆扎装订。
在这个钢材紧缺的时代,就地取材的作风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还有点莫名的美感。
而且这时候就看得出来让卫东当初怂恿痴道长来帮他打理这个山巅的奇妙了。
不少山民在道观干活儿做事,道长叮嘱他们要维护珍惜好索道,怕是比有关部门来说一百句都有用。
但这时候再美的景色都没法提供暖意。
一月的山巅很有点冷冽,甚至能看见周围的雪霜。
天色也没那么晴朗,但连绵不绝的云雾就蔓延在三峡周围的地形,非常壮观。
让卫东逐渐把自己抽离到旁边,只关注这周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细节,到登山步道那边拍了几张远景。
等到惊叹不已,游兴大发的各位合影,甚至还有采访完成,更去道观喝了两杯热茶开始下山了。
才最后给痴道长叮嘱下自己的思路。
因为山村距离县城有二十多公里车程,索道施工中让卫东就掏钱补修了最后几公里。
但现在看起来还是有点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