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商州开始就受益良多。
好比跟这些港商大佬,从一开始让卫东听说秦志明跟池世明,都爱用锄大地的方式接触交流,内心就哈哈哈,聪明人到处都是啊。
道理跟他都相通,有钱是牛逼,但也是人也要玩,当牌友接近是最好用的方式。
这跟后来机关单位流行打掼蛋啥的都一样。
但关系好归好,能不能转换成实际效益就看真功夫了。
毕竟到这份儿上,对这些人来说赚钱已经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起码不会轻易的赌身家冒险。
让卫东还是他那招以诚相待:
“两年了,我没坑过大家吧,当初我建议的是各位开厂,但你们更喜欢做房地产,没问题,但做地产就要有放开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看收益的心态,开厂是最立竿见影的,小烨的厂接下来两三年内应该可以做到十亿产值,这就是个缩影,内地各省各地都开厂开工,最后能产生的超级巨量产品肯定得朝着外面卖,甚至首选是朝外卖赚美刀,您各位觉得这出口贸易会从什么地方走?”
这会儿的出口只有海运,东西北亚的边贸还没起来,铁路运输就更别提了,只有出海。
让卫东熟悉的沪海港占了全国大概四成出口量。
但全国百分之七十的进出口贸易都得从hk走,就为了利用hk的自由港地位。
四十年后的所有内地人都亲眼见证了hk由盛及衰。
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生人对这种变化特别感触,就是八十年代对hk的滤镜太美好了。
所以几乎这个年代的人都能很清晰的感知,hk是仗着内地进出的唯一通道才富起来,是十亿内地人看外界的几乎唯一窗口,自己非要傲慢的居高临下关上,那就活该了。
让卫东就是这种典型心态,具体细节他说不清楚,但能明白hk是因为内地太落后而富,等到内地太强大,这地方还妄想做个气门芯继续把持进出路口,可不就得崩。
摁不住的、
其实港商大佬们都盯着呢:“这码头也不怎么样吧,五万吨级是不小,但两个泊位,吞吐量能做多大?”
“能有多少集装箱,大陆现在集装箱数量很少,我这次去沪海就顺便看了看,出口量只有4%用集装箱,落后得很……你这国集哈哈哈,也没多少货柜……”
“东仔,你要知道,hk现在是全球第二大贸易港,你这海口是不是夸太大了,两百万个集装箱吞吐量,你那个巴掌大的港口想做到?做梦吧!”
“hk作为全球自由港的贸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深水良港是可遇不可求的,还要有hk这样的国际商业地位,怎么可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