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的逻辑本来是大家抢购,把市面上能买的东西价格都炒起来,越抢越疯狂。
现在直接丢最贵重最庞大的商品,而且这玩意儿现在又没什么私营地产商可以参与炒抬价格。
砖儿台都公开说了五六百块钱一平米,还是电梯房,如果是老旧的赫鲁晓夫楼,市场价格也就是三百多不到四百块。
房价的特点就是这样,很难有个衡量比较。
尤其那些老房,哪怕三百多,动辄也要几万块才能买。
就像拉肚子止泻一样,全都摁住自己腰包了。
凡是能买到的真就选择去买房。
江州直接推出了八百套市地产开发总公司的楼房来卖,动物村实际上早就卖光了,但把池世明之前申请的那片药剂厂地块小区楼盘 。
平京确实把在建还未售的平汽3、4号楼拿出来对全市外售,然后在那个全新地块做预售。
沪海也列出三千多套五百多元每平方的砖混结构小高层,就在电子产业园附近,算现房,然后蒲东有千多套滞销的四百多元单价。
但这些必须沪海本地户口才能购买。
最后打着港资现代社区的即将封顶楼盘,标价 ,还有沪海地产总公司拟开发的高档社区楼盘,也标价 。
这仨不限户口。
就沪海嘛,哪怕在这时候也是有自己那套运转逻辑,不会守着那个几百块的价格,我们才没涨价,一直都这么贵!
于是本意是想通过房地产这种最贵的商品,来表达个经济秩序是稳定的,没有物价飞涨。
结果直接把所有消费需求都转到房地产上面去了。
半个月左右,本来颇为疯狂的抢购风潮,愣是被全国突然推动的房地产销售给抢走了注意力。
同时腾出手来的有关方面又狠狠的抓了一批趁机涨价的“奸商”。
哪怕餐饮食品、衣物面料确实有涨价。
但绝大部分地方还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肉蛋菜这种涨价,有相当原因是城镇地区的粮油部门也在改制。
就正好处在私人杀猪卖肉管理混乱,跟国营肉店亏损涨价,自由市场还没建立起来的情况混在一起。
放大了金融体系的问题。
现在按住金融,缓过一口气,很多人开始在允许开摆的农产品自由市场买菜,关于衣食住行最切身的敏感价格就消除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