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周边香火都在聚集,善男信女听闻这边要沿着最直接的山脊险峻,搞条十公里的规整步道,自然前赴后继的来帮忙。
尼玛,当时给了老道两万块捣鼓“风水宝地”的启动资金,是想他搞个道观院子,起码游客来了有个过夜吃饭的落脚处,然后顺着道观再发展出民宿、度假村之类的旅游设施。
结果现在光是修建步道就又快又省的只了八万多块,好多义务劳动的乡亲还自己背青石板来铺路!
天咧,装神弄鬼真是从古至今的好算计。
肯定是坚定无神论者的老领导也哑然失笑。
但主要还是深吸口气,站在那个铁索横江的地方,远眺已经随着旭日阳光金灿灿灿的山巅加油鼓劲:“走吧!我这把老骨头终于能全面的看看这片土地了。”
让卫东把女儿在胸前捆扎好,回头看见一身运动登山装的秦羽烨拿着两支肯定是舶来品的登山杖,要了一根给老领导。
自己从兜里摸出个廉价相机递过去:“您可以亲手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景色,顺便我还是跟您拴一块儿,保证安全。”
这才把准备好的绳,带着十来米的长度给两人拴腰上。
跟那位男员工后面上路,秭局长连忙跟紧老领导,连船长和水手都悄悄跟在最后了。
然后全程都能听见让卫东在喊注意安全。
因为眼瞅着就跟他猜测的差不多:“施工水平不够啊,后面要返工,这石板有斜度不行,下雨湿滑游客摔下去怎么办?”
“这里太窄了,必须要拓宽到一米以上宽度,必要在这里加固水泥板都要保证拓宽,这是旅游产业,不是凑合……”
就哪怕让卫东是个上辈子没旅游过的保安,都有这种下意识的安全观念、产业标准。
这会儿其他人的标准意识还差得远。
但总是铺出来了,整改不过是个调整的事儿。
就从这峡口寥寥无几的景区建筑背后,像条上厕所的不起眼小石板路开始。
基本就是沿着悬崖峭壁山坡,挖砍树木清理找平的羊肠小道。
和让卫东记忆中后世的超热门网红路线比,肯定要简陋很多,但先解决有无问题呗:“不错,但应该考虑建设栏杆,老耿,帮忙做个钢缆的那种技术方案?”
就沿途一根根钢钎打下去,然后穿两三根在上面形成栏杆?
机械厂的工程师连忙遥遥呼应:“我们来我们来,从后山登顶路线施工,就是钢缆模式,我们熟悉这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