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不学就是亏

至于能不能反超国外,或者抵御外国建筑产业抢占国内市场,都不是他们来考虑。

而让卫东和这个时代所有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清楚的知道奋斗四十年后一定会超越欧美。

既没有对国外的迷信,也没有绝望迷茫。

踏踏实实的整,能学就学,不能学也走自己的独特之路。

老耿听说后也来问他。

让卫东不隐瞒:“先大批量的轮流送到建筑学院去进修,这些基建战士里的技术人员甭管以前是什么底子,都送去规范的学习下,重点是从里面筛选还能再提升的,送出国去学习。”

老耿皱眉:“送出去就回不来了,我知道有些人是装着很积极进步的样子,只要出国就原形毕露的背叛祖国!”

三四十年后的感受肯定不同:“可能就是这种思维,才造成沪海想搞个国际社区,都没人能设计,封闭是没有结果的,总得往外学东西,我来想办法,对,我让东瀛那边的客商给发函,你先把护照签证办上,争取今年跟外贸公司的老章去趟东瀛,他们春节去旅游不也回来了。”

老耿都吃惊得说不出话了。

让卫东不会去刺激他,问你出国还会不会回来。

其实春节怂恿老章两口子去东瀛旅游,就是个测试:“愿意毫不犹豫的抛离祖国,除了巨大的物质生活差距,我觉得是有没有找到释放能力,被尊重的人生未来,当我们可以比较随意的出国,有充满希望的国内事业,就不会有那么强的外国光环,那就是个可以做生意赚钱,学东西和旅游的新奇地方,根子还是在国内。”

老耿在山里和部队呆了二十多年,脑瓜子已经有点算不过来,但选择信任让卫东。

迅速整理出四十多名技术人员,由让卫东找市里面,打着提高培养技术人才的旗号,免费在建筑学院开了个培训班。

反正建筑学院、市建筑设计院也每项工程都在参与,很配合的组织现有师资力量。

让这些二三十岁的技术人员白天在各个项目工地,晚上回学院上课住宿舍。

建院能教什么不重要,就是让这些基建转业兵适应学习,筛选其中还能学习的家伙。

尤其是这么忙碌艰难的情况下还能苦练英语的天赋、性格、专注力俱佳。

让卫东自己都学不了。

一方面事务太多,脑海里随时转悠着生意,另一方面他会不会外语已经不重要,工具而已,有的是工具人。

但他还是低估了这年代基建兵的素质,更忽略了这些出类拔萃的家伙在项目停工之后的恐慌,重新找到方向的紧迫感。

接下来居然在基建团,全面掀起一场学英语的热潮!

学了有没有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闲着,抓紧每分每秒学习,随便塞个什么科目都能学。

技术员学,家属学,泥水工、木工也跟着学,老耿都跟着拿个单词本没事儿就背几条!

于是又感染了本就有外语底子的计算机研发部门,最后才是卫生巾厂。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