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

可他连上个台阶,都不得不艰难的弯腰用双手去拖拽起沉重的镣铐,才能挪步。

只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设计。

就体现出看似轻松的表情背后,已经摇摇欲坠的身体极限,生锈的粗重铁链螺栓间,血肉模糊的脚踝、手腕依稀可见白骨!

可他还是笑,用尽力气才能走上最后一步台阶。

放下沉重的镣铐,转头环顾四周,居然洒脱的说:“谢谢,能让我长眠在家乡故土的这片山水中,此生无憾,来吧,送我去见我的战友们……”

这之前的革命烈士形象,都是慷慨激昂的高呼革命口号。

这里没有。

只有轻松洒脱的傲然。

哪怕破烂的衬衫上斑驳血迹,透着已经是严刑拷打后的遍体鳞伤,破碎的眼镜只有半边完整。

可鼻青脸肿都掩盖不住他那种冲破天灵盖的傲然。

所以说演员水平决定了角色的感染力呢。

十九岁的汪志文长得着急,天然的深沉味儿。

但又演出了这位二十九岁烈士身上难以磨灭的少年气。

偌大个几千平米的工厂美食广场,居然如冰封万里,从这台角落的背投电视开始迅速把安静蔓延开去。

所有人都放下手里东西,伸长脖子,挪动脚步,尽量靠近些看着屏幕上的那个身影。

画外音的行刑者肯定觉得不爽了,因为没了那种居高临下掌控对方生命的优越感:“你不怕死吗?”

烈士笑笑:“我怕的是这片土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我怕的是这个国家民族危亡,外敌入侵,我怕的是老百姓苟且偷生、蒙昧无知,如果死了我能换来一点点触动,那都不枉此生!”

汪志文的台词天赋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嗓音非常松弛,哪怕聊的是自己生死,却看不到半点哀求饶命,反而是对只在乎生命的苟且不屑。

发音和节奏虽然缓慢,但非常沉稳有力,咬字精准,可以在平静中蕴含怒其不争的厚重感情。

这种声音特质和表现力,使得观众仅凭声音就能感受到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甚至进入画面情境。

知道这个从未听说过的烈士,一定是必死了。

这还不把情绪紧紧抓住?

画外音都咬牙切齿:“你不过是知道难逃一死,故作轻松!”

烈士艰难的拖动脚镣才把腿摆顺点,看起来似乎已经断了,可他的笑声一点都不见悲壮。

只有欢畅:“李国祥,你为什么慌着审我,杀我,不就是怕我年轻,怕我们前赴后继的不畏死,也要把军阀消除干净吗,我现在选择死,我永远年轻,你活着,可心里只有恐惧……”

这段语气更加富有节奏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