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是陷阱也是机会

这尼玛是回旋镖打到我自己身上了吗?

元旦前后吧,在商州开建那三座商品房,银行临到年底前非要塞着给他贷款的时候,他就觉得这味儿不对。

倒不是这做法有多大错误,那关他屁事,他又不是纪检部门、更不是金融监管单位。

而是连商州这么个地级市的小银行都能这么干,全国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做法。

那什么话说的蝴蝶翅膀扇风都能变成风暴,现在全国上下各地的银行都这么干,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他还给平京赶来旁观房地产的相关专家们吐槽过这事儿。

过了元旦,立刻愿意贴点利息,都把强制贷款还回去。

现在三个月过去,狗头铡是下来了。

但这一刀切的痕迹也太重,连他这种完全健康的企业都要被波及到。

民营企业刚艰难的起步,现在遭遇这种清理重击的后果可想而知。

的确有大量皮包公司混在这股浪潮里面作奸犯科。

但不加甄别的一刀切,想而知又有多少正经做事的商人,被银行拉着诳进来贷款扩大规模,然后现在猛的收走,肯定崩盘。

尤启立就是这样。

电话里他简单的描述了下,这几个月居然已经拿了五百多万的贷款,然后开了三十多家公司!

这简直天崩局!

会议室的所有人都略显紧张的看着让卫东打电话,看他表情复杂。

还是秦羽烨悄悄踢了下让卫东的脚,他才惊醒过来,调整近乎于无的表情管理。

在电话里叮嘱蒋勇学会跟银行这种瞎几把干事儿的行为周旋。

几十万是小事,不能助长这种不按照规矩办事的歪风邪气,拖着呗。

有事儿打电话,万不得已也能先给填上,但要是另外两家也跟着来要账就烦人了。

也就是烦人的程度,谈不上什么威胁。

税务出身的蒋勇才沉稳说好,自己去尝试面对。

挂上电话,让卫东把局面描述了下:“喏,经验教训出来了,我们在商州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强调尽量不要贷款,就那么稍稍微的尝试帮购房者担保贷款,遇到政策波动立刻炸锅,阿明,你跟吴生云都是非常聪明的生意人,但在内地做事一定要考虑到政策因素,完全避开不可能,完全依赖更危险,中间这个度非常重要。”

他甚至说了句很有水平的话:“尤其是在这种波动时候,拼命想依赖谁来躲避局面,只会越来越糟糕。”

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在这种抖筛子似的局面中,不是被淘汰掉就是选择依附留存。

最后化为一堆泡影。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