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土法上马也有乡土气的生命力

沈翠月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天天打弟弟,川渝暴龙的因子开始激发,也有点想踹让卫东。怎么就没把那种高深莫测的劲儿给拿捏住呢?

金卓群也有点意外:“啊?哦哦哦,我忙昏头了,你这也没录像机可看啊,我打个电话,电视不好搞,录像机其实在我们文艺系统不难。”

果然,他能联系到的是专业级录像机,甚至连他们也没家用录像机的思维。

五千多一台,谁买这玩意儿搁家里用?

也就极少数胆大眼贼的敢买了去开录像厅。

这玩意儿就是个生产工具。

让卫东现在肯定瞧不上开录像厅这种活儿了,喜笑颜开的让沈老三去付钱。

等待的大半个小时,他也听金卓群讲述了他这非同一般的创作过程。

这么说吧,国内真就没人拍过广告片!

让卫东自己以为很简单的广告拍摄,其实落到专业层面,根本没人做过。

因为一段合格的广告片,看似十几秒、三十秒,里面涉及到音乐、配音、摄像、后期编辑甚至导演,样样都不能少。

组成这么大的班底,就为了拍十几秒的东西?

谁来拍?

计划经济下,有摄像机的必然在电视台、电影厂,没有私营者有这玩意儿。

好不容易这两年松动点,有些人在悄悄拿设备出来都只是偷偷拍点自家记录,或者兴趣爱好拍着玩。

绝对没人敢用于赚钱。

这跟下班后悄悄开公车出来趴活儿不同,电视画面这东西很容易被溯源,就这么几台设备,画面里的谁接私活出演,被逮住公职就没了。

所以他这种拉出每个环节来攒活儿的内行,还要懂怎么拍,拍了怎么编辑,最后怎么变现。

很难恰好凑齐。

但偏偏金卓群之前在果州,那个不起眼的地级市居然就拍过一次。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