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摩托车到手

第 摩托车到手

转眼到了五月,十七个矿点全都转让出去。

哈熊沟整条河谷,大大小小的队伍有四十多个,分布在砂金聚集的三千多米河段上。

周景明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每天看着溜槽冲洗矿料,收取毛毡进行晾晒,到了傍晚众人休息的时候,他自己独自一人,将那些毛毡拿去焚烧,然后提炼金子。

至于外出采购的事情,李国柱也会开拖拉机,逢每周休息的时候,大部分让他领着想去铁买克玩耍的人给办了。

每个月除了粮食、菜蔬和各种肉类的需求之外,毛毡成了最大的消耗品。

周景明如约在一号的时候,准时将工钱和该分给众人的金子分发下去。

和预料的差不多,每个月开销在十一万左右,但一个月下来,周景明真正到手的金子,比预计的少了一公斤多,只得了一万三千两百多克。

主要是这段时间,又下了两场雪,有了几天耽搁,那几天一点进账没有所致。

若是能正常开采,他一个月下来的收获的金子,很大可能超过十六公斤。

也在发工资的这天,哈熊沟矿点上,来了十多个背着物资的人,其中两个,周景明认识。

为首的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穿着夹克、牛仔裤,戴着一副墨镜。

开始的时候,周景明没认出来,摘下墨镜后,他才发现,是自己上辈子认识的一个熟人,那个他曾经跟过的金老板——陈庆林。

至于另外一个看上去有些胖的,周景明也认识。

他是陈庆林本家堂弟,叫陈庆文。

自从陈庆林开始淘金后,他一直跟着陈庆林,因为每次烧毡取金,总有收获的缘故,被陈庆林“御用”为烧毡手,专门负责烧毛毡的事情。

后面,陈庆林发财后,当了金老板,住在多勒bej县城里,也是他专门负责将每半个月收获的金子,送去给陈庆林。

不过,上辈子认识,现在陈庆林、陈庆文两人可不知道周景明这号人。

他们是借道要往上游去,经过钳形山坳的时候,因为需要穿过钳形山坳,特意打了声招呼。

打探矿点情况,向来是淘金队伍的忌讳。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