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干粮的乘客也就是下车到外面寻个地儿解决生理问题,还有一部分,到馆子里买些馕,喝点水,也有人到里面点上一桌吃饭。
这算是长途旅程上的一个中转地,周景明在地质队工作的时候,这地方到过两次,没出现什么问题。
不过,三人为了安全起见,在阿勒坦的时候就已经备好吃的东西,自然是一些烤羊肉,至于水倒是少喝。
路程太远,道上让司机停车下车方便,是件挺麻烦的事儿。
三人在司机休息的时候,也就是下车到外面活动下身体,抽了两支烟。
这一路上,沿途到处是土黄土黄的荒草坡和戈壁,谈不上什么风景可言,三人大多时候,是紧抱着自己的包,闭眼睡觉。
车子停了差不多半小时的样子,司机招呼众人上车,再次开始一路上的摇晃。
不过,车里倒是热闹起来。
有两个上了些年纪的淘金客,应该是在馆子里喝了酒,话多了起来,本来只是很普通的闲聊,不知不觉还是转到淘金这件事情上来。
其中的一个淘金客听另外一个叫他的名字,是叫穆萨。
他们同来的还有四五个,都来自黄河边上一个小村子,土地到户后,一个人的土地不到半亩,也就能一年种上一季小麦,勉强维持生存。
两人就是在争论“到底是谁最先发现可可西里有黄金”这个问题而说到淘金的事情上来。
这是在西海那边待过的淘金客。
周景明上辈子也到过西海那边的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本来是去找金脉的,但发现那边的环境,比阿勒泰还严酷,最后还是选择在阿勒泰发展。
对于两人的问题,周景明觉得最靠谱的解释是:当年西海王马步芳统治西海的时候,控制了西海的黄金开采,强征了很多民工,民工清楚金矿的大体位置,活下来的出售金矿信息,或是去淘金,因此而一传十、十传百,自此传出可可西里、阿尔金山遍地黄金的传闻。
那个叫穆萨的中年说:“一年一季的小麦,整个春天都是农闲,有发财的机会,当然要去淘金……”
他第一次去淘金,就是跟村里十五六个村民,凑钱找了一辆拖拉机,每人带上七八十斤面,也就是一个多月的口粮,再带上一些简单的淘金工具就去了。
他们也只是听说可可西里有黄金,具体什么地方不清楚,足足走了四天,跋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他们纯粹是那个地方平,路好走,就往那个地方开,最后又折腾了十几天,一帮人才找到马兰山附近的金场,搭起帐篷,算是安营扎寨。
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找金苗,就只是在没有雪的地方挖一个坑,把挖上来的泥沙放到金斗子里摇晃淘洗,如果看到有小金粒就接着挖。
如果挖到长宽深各三尺,仍然没有发现金粒,就放弃。
主要是再深就挖不动了,下面是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