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野路子

第 野路子

周景明沿河勘验,确定矿点位置及范围,选择的方法是自然重砂法。

自然重砂法是根据砂金颗粒比重很大,用金斗子就能直接选别出来的特点,在松散碎屑沉积的表层或不深处挖坑取样,在野外淘洗,直接确定是否有砂金存在的一种方法。

取样包括水系沉积的河流重砂取样,阶地砂砾层沉积露头取样、山坡的残坡积层重砂取样三种方法。

前两种可以了解水系沉积物的含金性、砂金的大概分布范围、阶地含金层的品位及厚度。

第三种周景明暂时用不上,那是用来追寻砂金来源,确定岩金矿靶区的法子。

事实上,哈熊沟的矿源山所在的位置,周景明顺着河流一直往上走,就能直接找到。

但是,他对这个矿源地实在提不起兴趣来。

那是一座产生于岗岩侵入体中的金矿,并且是含有较高比例石英的岗岩,意味着这种岗岩的硬度更大,大大增加了开采难度。

就靠现在手头的工具,哪怕用开山裂石的方法开采,粉碎淘选的难度也很大。

相比起来,还是砂金的淘洗更有性价比。

在接下来十数天的时间里,三人一路沿着上游勘验,通常是周景明选好一个砂金富集的小地方,让武阳和白志顺两人进行取料淘洗,他自己则是看山形地貌初步确定一个地方适合作为矿点后,隔一小段距离挖一个三四十公分深的沙坑,取一金斗子泥沙进行淘选。

通常一个标准的船型金斗子,装泥沙二十公斤的样子,淘选后,将金斗子底部的金砂进行称重,就能算出大概的品位,也多次取样后,圈定出一个矿点上金砂分布范围。

当然,这样的品位并不准确,因为取的只是表层泥沙,真实的结果,要比得出的品位数值要高一些。

这是他到时候讨价还价的一个依据,很有必要做的一个事情。

而这几天下来,三人的收获也是不菲。

周景明的眼光很毒,什么地方的缝隙中金砂富集,什么地方容易淤金,看得很准,总是能在一些不起眼,又经常被水流冲淘的地方,搜集出不少比起矿点上淘选出的精砂也差不了多少的泥沙,虽然搜集得有些费力,但效果确实比在矿点上挖料淘选要强很多。

最多的一天,三人有弄到一百二十多克金子的时候。

自打从哈依尔特斯河的小半岛,搬到哈熊沟的钳形山坳,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半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周景明在矿点上淘金,分得的金子不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