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零年代,当地的机械厂倒闭,剩下很多物料和设备,成为地下枪支制造的零部件和加工设备。
当地人懂得制枪工艺,利用厂里的一些边角料,在自己家里就能造枪,后期零件紧缺,所需要的零部件大都来源于外地,经过组装后通过特殊渠道流入黑市。
另一个是在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的松桃,是俗称的三不管地界。
因为贫穷,为了让孩子上学,农人造枪、卖枪挣钱的情况非常普遍。
同样是忙时种田,农闲造枪的地方,黑压压的枪全部用粗糙的台虎钳、钢锯、电焊机、打磨机、手摇钻、锉刀、钻头,除了膛线造不出来,其余与真枪无二。
甚至还会制造杀伤力更大的枪炮、手雷。
而最后一个地方,在骆越北海合浦的杨屋屯村,可能还算不上黑枪基地,但因一场坟地纠纷引发的两个家族械斗,收缴了近一个篮球场的猎枪……那是千禧年之后的事情。
前两个地儿,周景明上辈子都到过。
北海这边,他却只是听说,一个只有三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庄里,生产出的黑枪非常精良,虽然尺寸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所用的弹药大都是标准的猎枪子弹,杀伤力相当惊人,甚至高过警用枪械。
周景明上辈子曾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国人却用火药做爆竹敬神。
后来他跟朋友开玩笑说:都进入网络时代了,一些边缘农村还在利用火药技术制造枪炮,倘若鲁迅先生知道这些,会作何感想?
周景明从来不敢低估国人骨子里对武力的渴望。
尤其是到了阿勒泰这座甚至数百里地不见人烟近乎荒蛮的金山之中,很多原始的欲望都会被不断放大,打打杀杀,也成了常见的事情。
而这,也是周景明建议彭援朝买枪的原因。
枪不在多,一杆就行。
归根到底,还是得看队伍里这一帮子人。
人要是怂人,枪也会变成怂枪。
得看怎么用,什么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