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泰地区,人们管棕熊叫哈熊。准确地说应该是叫做瞎熊,和在东北叫黑瞎子差不多,但在西海方言中,常常将“瞎”念成“哈”,所以称为哈熊。
也正是因此,有些山沟谷地因为有哈熊出没,而被叫做哈熊沟。
在北疆,周景明知道叫做哈熊沟的地方,就有三个。
在后世,最为出名的哈熊沟,当属乌城东边几十公里处天山北坡那片区域,后来成了森林公园,是个热门的旅游景点。
那条哈熊沟,也有采金沙场,周景明曾经打过那里的主意,但因为距离乌城太近,管控严格起来,而且已经有资金雄厚的金老板先入驻了,刚起步的周景明也就打消了去分一杯羹的念头。
他很清楚自己的斤两。
两千年后,他还以游客的方式重新到过后峡哈熊沟的大西沟考察,时值盛夏,大西沟处于丰水期,泥沙俱下的河水很浑浊。
正是这些浑水,才是淘金客眼中的“钞票”。
依然有不少淘金客顶着帐篷驻扎在深沟谷地里偷摸着淘金,河床被弄得千疮百孔,甚至有数个沙场采挖基地,动用工程车之类的大型设备,在里边弄得轰轰烈烈。
周景明一看就知道他们挂羊头卖狗肉,明面上采砂,实际淘金。
而另一个哈熊沟,就在眼下的阿勒坦北边深山里,处于边境地段,海拔两千六百米的高山上,有座孤独的哨所,只有两人守着。
细细回想,应该就是去年,哨所的木屋,换成了砖房,人员也由两个增加到五个,他们不管淘金客的事儿,只是巡边警戒。
这条哈熊沟,在周景明的小笔记本里,有一个重点位置记录,这也是他选择到北疆淘金,首选阿勒坦的真正原因,他指望着在那里弄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笔稍微大点的起步资金。
一直离开县城一里多地,周景明才打开自己的手电,压着灯光,加快了赶路的速度。
约莫半个小时后,他来到西北方一座圆头的秃山上,就在这秃山上,有一堆两三米高的石头。